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体重控制行为与体重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相关性研究
【6h】

大学生体重控制行为与体重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目次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心理控制源

1.2.2 自我效能感

1.2.3 社会支持

1.2.4 心理控制源与社会支持相关研究

1.2.5 心理控制源与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

1.2.6 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

1.3 研究意义

2 研究目标与内容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的创新点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3 数据资料的录入和统计学处理

3.3.1 数据录入

3.3.2 数据资料的统计学处理方法

4 研究技术路线图

5 研究结果

5.1 被调查大学生人口学特征分布

5.2 大学生的体重自评及体重控制意愿现况

5.2.1 大学生体重自评及体重控制基本状况

5.2.2 大学生体重自评及体重控制意愿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

5.2.3 大学生体重指数在体重自评与体重控制意愿上的差异

5.3 大学生体重控制行为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分析

5.3.1 体重控制行为的基本现状

5.3.2 不同人口学特征大学生在不同体重控制行为维度上的差异

5.3.3 不同体重控制行为状况大学生体重心理控制源的研究

5.3.4 不同体重控制行为状况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

5.3.5 不同体重控制行为状况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5.4 体重控制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5.4.1 体重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体重控制行为的关系研究

5.4.2 体重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对体重控制行为的通径分析

6 大学生体重控制行为相关信息获取途径及意愿情况

7 讨论

7.1 大学生体重控制存在误区,有必要进一步规范引导

7.2 性别、月生活费状况是体重控制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7.3 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直接影响其体重控制行为

7.4 自我效能感影响大学生体重控制行为

7.5 内在和偶然体重心理控制源通过自我效能感影响体重控制行为

7.6 体重控制行为是心理与社会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7.7 大学生的健康体重控制行为促进工作相关需求分析

8 建议

8.1 积极开展体重控制行为促进工作,提高大学生体重控制行为水平。

8.2 构建和谐校园,建立良好的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

8.2.1 以利用网络媒体构建畅通信息渠道为核心的支持网构建措施。

8.2.2 构建和谐校园,推进健康体重控制行为促进工作开展。

8.3 全方位整合,构建大学生体重控制行为动态管理系统。

9 研究结论

10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调查浙江省大学生体重控制相关行为现状,研究大学生体重控制行为与体重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和作用路径,揭示大学生体重控制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构建综合性干预模型提供对策建议。
   方法:本研究运用自行设计的体重控制行为调查问卷及体重心理控制源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大学生的体重控制行为、体重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浙江省在校大学生1504名。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和一般线性回归对大学生体重控制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等级相关和通径分析探究大学生体重控制行为与体重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和作用路径。
   结果:大学生体重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健康体重者占69.1%,但其体重控制行为存在误区:15.4%的体重过轻大学生认为体重有点重;50.4%的健康体重大学生认为体重有点重甚至太重;12.2%的超重与肥胖的大学生认为体重正合适;体重过轻与健康的大学生依然在采取减肥措施的分别占13.1%和36.2%;超重与肥胖的大学生不采取措施者分别占50.7%和20%,且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学生体重控制行为总分(92±17)上,男生(96.O±15.0)优于女生(88.0±18.0),月生活费低者(97.0±10.5)优于月生活费高者(90.0±2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体重控制行为总得分中的高分组在内在体重心理控制源上的得分(17.0±4.0)高于体重控制行为总得分的低分组(16.0±5.0);体重控制行为总得分中的高分组在偶然体重心理控制源上的得分(10.0±4.0)低于体重控制行为总得分的低分组(11.0±3.0);在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方面的得分(分别为40.0±8.0和26.5±6.0)都高于低分组(分别为:38.0±8.0和24.0±6.0);多因素分析中自我效能感、性别、偶然体重心理控制源、外在体重心理控制源、来自、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月生活费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的生体重控制行为;内在体重心理控制源、偶然体重心理控制源和主观支持可通过作用于自我效能感间接对大学生的体重控制行为产生影响;主观支持、客观支持通过作用于对支持的利用度间接影响大学生体重控制行为。
   结论:大学生体重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其体重控制行为存在误区;自我效能感、性别、偶然体重心理控制源、外在体重心理控制源、来自、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月生活费是体重控制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内在和偶然体重心理控制源通过自我效能感影响体重控制行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通过作用于对支持的利用度间接影响体重控制行为;大学生体重控制行为是心理因素、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积极开展体重控制行为促进工作,建立良好的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全方位整合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大学生体重控制行为动态管理系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