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对口支援计划研究——以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为例
【6h】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对口支援计划研究——以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选题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资源配置相关研究

1.2.2国内资源配置相关研究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4研究内容与框架

1.5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相关理论及现状分析

2.1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内涵及时代意义

2.1.1高等教育资源的概念

2.1.2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概念及内涵

2.1.3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时代意义

2.2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相关理论

2.2.1教育经济学理论

2.2.2人力资本理论

2.2.3非均衡发展理论

2.3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呈现的特点

2.3.1空间配置的地区性差异过大

2.3.2高等教育资源构成不尽合理

2.3.3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

2.3.4高等教育资源使用效益不高

2.4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因素

2.4.1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2.4.2制度与政策因素

2.4.3自然禀赋与人文地理条件

第三章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对口支援计划

3.1对口支援计划提出的现实基础

3.1.1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实需要

3.1.2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紧迫要求

3.2对口支援计划提出的理论基础及政策法律依据

3.2.1资源空间配置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3.2.2东部帮助内地发展的“大局理论”

3.2.3政策法律依据

3.3对口支援计划概念界定

3.4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对口支援计划关系解析

3.4.1对口支援计划是我国转轨时期政府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必然

3.4.2对口支援计划是政府宏观调控优化高等教育配置的有效方式

3.4.3对口支援计划是政府对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逐步渐进的动态过程

第四章北京大学-石河子大学对口支援计划实施现状分析

4.1石河子大学的发展情况

4.1.1从办学条件看,高等教育投入不足

4.1.2从师资结构看,教师队伍薄弱

4.1.3从科研上看,重大项目少且产学研能力弱

4.2北京大学-石河子大学对口支援计划的主要做法(2001年—2007年)

4.2.1名师讲学支教,开展全面指导

4.2.2实施文化西援,开办学术讲坛

4.2.3加大师资培训,提升教师学历

4.2.4扶持学科建设,提升科研能力

4.2.5举办干部培训,互派干部挂职

4.2.6增进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素质

4.2.7借力开放办学,扩大对外交流

4.2.8北大无偿捐赠,实现资源共享

4.2.9立足优势互补,科研联合攻关

4.3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的显著成效

4.3.1实现了石河子大学学科跨越式发展

4.3.2形成了新的人才留疆兴疆良性机制的大好局面

4.4北京大学对口支援工作实证分析

4.4.1案例之一:对口支援工作石河子大学受益情况统计分析

4.4.2案例之二:对口支援工作形成人才流向统计与分析

4.4.3案例之三:对口支援计划下石河子大学药学院发展情况分析

4.5对口支援计划存在的不足

4.5.1缺少完善的激励机制

4.5.2难以发挥支教教师的规模效应

4.5.3支教形式过于单一

4.5.4没有调动外援师资的持续作用

4.5.5外援教师工作领域有待拓宽

第五章 建立对口支援计划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5.1机制的含义

5.2对口支援运行机制的理解

5.3建立对口支援计划实施的运行机制

5.3.1确立好目标统筹机制

5.3.2构建完善的动力机制

5.3.3建立严格的约束机制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当前,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发展差距的不断拉大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尤其是教育差距的存在和持续拉大对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构成了现实的冲击。据统计,目前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1%、综合知识能力指数只相当于东部的35%。东西部地区间经济社会和现代化发展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我国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本质。作为一类十分紧缺的高等教育资源,对其实行优化配置是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根据中央部署,2000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下发,确定在东西部“一帮一”对接的关系上,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福建等省和直辖市分别对口支援内蒙古、甘肃、云南、广西、陕西、四川、新疆、青海和宁夏,大连、青岛、深圳、宁波等单列市直接支援贵州省。2001年6月,教育部又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要求东部地区学校和西部大中城市学校以资金支持、师资培训与交流、教育管理人员培训、联合办学等各种形式或手段,大力支援西部地区发展教育事业。之后,又推出了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对口支援民族院校等专门项目,涉及到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是一项规模宏大而且复杂的系统教育工程。 作为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之一,能否使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以下简称对口支援计划)这项伟大工程顺利实施,把东部地区省市对口支援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关键在于能否抓住工作重点,合理有效配置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建立高效的教育对口支援运行机制,这不仅需要从理论上认真探讨,而且应该在实践中给予回答。但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这样大的一项研究,绝非易事,从实践上看也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实施教育对口支援的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可能一样,甚至差别很大。所以,以“解剖一只麻雀”的方式对之进行探讨和研究,即对某个实施教育对口支援的学校进行研究,寻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供我们未来的对口支援实践需要不失为一种良策。 本文以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为支点,以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仅以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为突破口,从总体状况、财政投入状况、学生状况、教师结构、建筑状况、藏书量状况和高等院校在全国的实力状况等方面,对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进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旨在为优化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决策提供一些思考依据,为新疆乃至全国各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实践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指导和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