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创小切口与“L”形切口治疗闭合跟骨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6h】

微创小切口与“L”形切口治疗闭合跟骨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方法

3评估方法

4.统计学处理

5.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一.跟骨骨折手术时机的选择

二.微创组与传统组影像学据比较

三.微创组与传统组切口并发症比较

四.两种方案治疗跟骨骨折的术后疗效评价情况比较

五.微创小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优势

六.跟骨骨折治疗的注意事项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跟骨骨折的治疗进展

致谢

附表

附图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
  比较经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和经“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
  方法:
  收集2015年8月~2016年8月石河子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闭合跟骨骨折(均为SandersⅡ、Ⅲ型)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微创组(30例)采用经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传统组(30例)采用经传统“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受伤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长、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B?hler角与Gissane角、跟骨长度及跟骨宽度的变化情况、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足部功能恢复情况按照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估疗效。通过对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的数据进行比较,并将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
  60例患者均获得10~14个月随访,微创组的受伤至术前等待时间及手术时长分别为(4.37±1.12)天、(84.57±2.88)分钟,传统组的受伤至术前等待时间及手术时长分别为(7.83±1.53)天、(102.70±15.96)分钟,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微创组的B?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及宽度的数值分别由术前(13.37°±3.89°)、(100.81°±6.42°)、(50.53±2.57)毫米、(43.23±2.71)毫米变为术后的(29.27°±5.73°)、(124.75°±5.37°)、(62.87±2.16)毫米、(34.30±2.04)毫米,传统组B?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及宽度的数值分别由术前(15.03°±4.07°)、(101.64°±6.3°)、(50.23±2.13)毫米、(43.43±2.73)毫米变为术后的(27.55°±5.15°)、(122.68°±4.79°)、(62.40±1.75)毫米、(34.70±2.42)毫米;两组术后影像学资料:B?hler角、Gissane角角度及跟骨长度术后值,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宽度的术后值较术前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术后两组间影像学资料:B?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及宽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切口裂开、感染、皮缘坏死等切口并发症的病例,传统组2例出现皮缘坏死,2例发生切口浅表感染,1例发生腓肠神经损伤;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足部AOFAS功能评分(包括主观单项评分)均高于传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⑴经微创小切口内固定和经“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SandersⅡ、Ⅲ型)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⑵微创小切口治疗跟骨骨折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等待手术时间短,手术时长短,术后切口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跟骨骨折有效、实用的手术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