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HGF基因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促进血管生成的动物实验研究
【6h】

HGF基因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促进血管生成的动物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体外条件下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使用特定的培养基使其向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分化生长,以Ad-GFP缺陷性腺病毒为载体将HGF基因转染原代培养的大鼠血管内皮祖细胞,之后注入缺血后肢裸鼠体内,观察其体内血管生成能力。
  方法:
  1.取4-6周龄Wistar大鼠(120-150g)双下肢股骨及胫骨骨髓,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并使用10%胎牛血清(FBS)DMEM诱导培养,使其分化为血管内皮祖细胞。
  2.以缺陷性腺病毒(Ad-GFP)为载体介导HGF基因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并计算转染效率。
  3.建立裸鼠缺血后肢模型后,将裸鼠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EPCs组、HGF病毒转染EPCs组(Ad-HGF-EPCs),损伤后即刻及24h后分别将生理盐水、内皮祖细胞、携带HGF基因的EPCs以2×108cells细胞数由尾静脉注入裸鼠尾静脉。控制各鼠都输入同样生理盐水。观察期缺血肢体表现,ELISA检测血清HGF表达水平,激光多普勒(LDPI)检测血流灌注,CD31免疫组化检测毛细血管密度。
  结果:
  1.成功分离和培养出大鼠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摄取Dil-acLDL、结合FITC-UEA-1双荧光细胞阳性率为(88.0±5.0)%。
  2.成功将HGF基因转染大鼠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转染72h后,转染效率高达80%以上。
  3.实验中成功建立缺血后肢模型。术后2天,三组裸鼠缺血后肢功能评分迅速升至高峰,证实建模成功。HGF基因转染EPCs移植后,肢体自截率及坏死率明显降低,缺血后肢功能评分明显较EPCs组低,证实移植后有利于肢体存活和功能恢复。而且ELISA证实Ad-HGF-EPCs移植后体内HGF蛋白持续高表达,术后2天后即达峰值,此后逐渐降低,但仍高于未转染EPCs移植及空白对照,并至少持续21天。激光多普勒及CD31免疫组化检测发现HGF基因转染EPCs移植后,缺血后肢血流灌注量和血管密度显著增加,作用远强于EPCs单独移植。
  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HGF基因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缺血后肢裸鼠后,可在体内持续过表达HGF蛋白,促进缺血后肢的血管生成,增加血管密度和血流量,改善后肢循环,有利于肢体存活和功能恢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