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营养支持效果的研究
【6h】

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营养支持效果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OLE_LINK19

OLE_LINK13

OLE_LINK1

展开▼

摘要

目的:传统的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手术后会造成患者颌面部结构及组织大面积缺失,导致患者基本的进食能力受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由此,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应运而生,它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但是术后给予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依旧停留在传统的肠内营养-鼻饲。本研究通过比较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三种治疗方法效果的差异,为规范和寻找最适宜的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营养支持方式提供依据,从而改进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传统的营养方式。 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天津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72名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常术式为“颌骨及肿瘤扩大切除术+颈淋巴清扫术+腓骨肌皮瓣制备术+腓骨肌皮瓣转移修复术”。 三种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1)A组(PN+EN),即肠外肠内联合营养:通常在腓骨肌皮瓣移植术后要求头部绝对制动期(1-3d)。因此术后1-3d给予PN,此后4d给予(PN+EN),逐渐降低PN比例增加EN比例至TEN。给予PN∶(16-20)kal/(kg·d),糖脂比例为6∶4或5∶5,热氮比为(120-150)∶1,根据患者需要来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及电解质,动态调整胰岛素比例,通常葡萄糖(g)∶胰岛素(U)=(8-10)∶1,糖尿病患者葡萄糖(g)∶胰岛素(U)=(4-5)∶1。给予EN:按(20-25)kcal/(kg·d)标准,经鼻饲管持续滴注,开始滴速为50ml/h,若无返流、腹泻、腹胀等胃肠道不良反应,2-3d后则按100ml/h的滴速持续注入。 (2)B组(TEN),即全肠内营养:术后整个病程采用全力高能营养素合剂(1kcal/m l,荷兰纽迪希亚公司)。 (3)C组(TPN),即全肠外营养:术后1-7d均给予PN,以后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热量。 对三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7d、术后13d的各阶段生化指标:淋巴细胞数(LYM)、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钾(K)、钠(NA)、氯(CL);住院时间、营养状态、心理状态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三组患者术前生化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患者生化指标除电解质CL外均有下降,三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PN+EN)生化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除外血清钠和血清钾。三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N+EN)住院时间最短,且术后营养状况优于其他两组。C组(TPN)术后心理状态优于其他两组。 结论:腓骨肌皮瓣移植术后,采用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PN+EN),有助于皮瓣成活,且缩短住院时间,有效改善预后。针对本院腓骨肌皮瓣移植术后的病人,综合考虑,最好的营养支持方式为肠外肠内联合营养支持(PN+EN),即术后1-3d先给予补充性肠外营养(SPN),然后加入肠内营养(EN),逐渐减少肠外营养(PN)、增加肠内营养(EN),最终过渡到全肠内营养(TEN)、经口进食,做到安全有效地缩短病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