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化进程中的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国外经验与中国实践
【6h】

现代化进程中的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国外经验与中国实践

代理获取

摘要

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是现代化建设的“一体两面”,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拱门,任何一方面的力量过强或过弱都会危及社会发展。当前,中国的政治整合总体滞后于阶层分化,客观上造成个体、社会与国家之间的紧张,如果不能很好地调整整合机制,一旦二者之间的失衡达到临界点,不但社会秩序难以保证,整个社会的发展成果都有可能受到破坏。因而,加强整合问题的研究,时间已经十分紧迫了。
  从学科领域来看,最初研究分化与整合的是社会学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路径: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者创造了抽象宏大的整合理论,着重处理社会系统之间的整合问题;进入后工业社会后,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具体领域整合的问题研究,特别是关注个体对社会的适应和个体身心整合的问题,这又未免过于微观。这里将借助“阶级阶层”这个分析单位,打通宏观理论与微观经验之间的阻隔,形成一种能够指导经验研究,并能够通过实践检验,只涉及国家与社会关系这个有限的社会领域的“中观政治整合理论”。
  就已有的研究来看,国外的政治整合研究侧重于国际层面的“横向整合”研究,而且更多地关注欧洲一体化进程,这自然无法回答发展中国家的“纵向整合”问题。然而对一国内部的政治整合研究,似乎又陷于了“问题解决型”的陷阱不能自拔,将政治整合简单地视为解决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的工具。因而,着眼于国家内部的“纵向政治整合”问题,着力剖析政治整合的功能、演变规律、中外经验等问题是必要的。
  就研究框架来看,首先提出问题,即“阶层分化、政治整合与政治发展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并尝试性地提出一个假设:“良性的政治整合能够为阶层分化设定条件和方向,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政治发展”。为了验证假设,英美日等三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的演变过程和规律、新中国成立以来“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的经验教训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剖析了中国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的现状,提出了未来改革的可能取向。
  就研究框架而言,首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厘定了分化的两种功能。即:作为突破性的力量可以形成新的社会结构,作为破坏性力量可能破坏社会的稳定秩序;与之相应,作为分化的反面——整合有可能规避其破坏性,保证其发展性。就阶层分化而言,如果不加以限制,它也可能冲击现有社会秩序、阻碍理想社会结构的形成;但是,阶层分化却带来了新的社会结构,这些社会结构如能被政治系统充分反映,那么它就能对政治发展提供客观基础。政治整合无疑就是这样一种反应机制,理论上,它具备因应阶层分化“两面性”的功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组成政治整合机制的三个系统,即“资源配置系统”、“政治整合组织系统”、“政治文化价值系统”等。与前有研究不同的是,作者并未将政治整合作为一个单纯的“因变量”来看,还将其作为影响社会稳定和政治发展的“自变量”来看,因而就赋予了其“发展政治学”的意义。
  其次,以阶层分化为起点,分别总结了英国“妥协渐进”的政治整合模式、美国“多元均衡”的政治整合模式、日本“集团主义”的政治整合模式,指出了发达国家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的不同阶段和转换原因;分析了1949年以来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的不同阶段,以及经验教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阶层分化进程重新启动,原来的控制性政治整合模式,也逐渐向服务型政治整合模式转变。在中外经验总结和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一些基本的规律和教训,即,一种运动: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构成现代化的一种“双向运动”,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保证;双重功能:良性的政治整合具有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政治发展的两层次功能;三个系统匹配是政治整合成功的保证;并得出了四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历史启示:公民增权是政治整合的一条主线,如何平衡汲取与赋予是政治整合的敏感区域,经济下滑是整合压力最大的时期,控制冲突是政治整合的一门艺术。
  最后,在比较中外历史得失的基础上,对比中国目前的现实,剖析当前中国在处理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方面的突出问题,即:对于阶层分化及其后果的不适应,导致在分化与整合之间出现了总体性失衡。针对历史经验和中国现实,有必要促使政治整合机制由“问题解决型”(Problem-solving)向“目标前瞻型”(Goal-Setting)转变,寻找与阶层分化均衡相适的整合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