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海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基础研究
【6h】

上海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基础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引言

1.1背景分析

1.2课题提出

1.3研究内容与目标

1.4研究方法

1.5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2 相关概念解析

2.1地下空间

2.2地下物流系统

2.2.1管道形式地下物流系统

2.2.2隧道形式地下物流系统

2.2.3其它分类

2.3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

参考文献

3 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动因解析

3.1集装箱运量快速增长的压力

3.1.1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情况

3.1.2集卡增长情况

3.1.3集装箱运输发展情况

3.2土地资源紧缺的约束

3.2.1快速城市化进程

3.2.2土地退化

3.2.3交通占地

3.2.4港口空间资源

3.3能源约束

3.3.1严峻的原油供给形势

3.3.2交通用油所占比例

3.4面临的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4 国内外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研究现状评价

4.1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4.1.1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4.1.2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4.1.3研究实例分析

4.1.4现状评价

4.2自动运输系统技术发展的评估

4.2.1传输带(Belt conveyors)

4.2.2自动卡车和多挂车系统(Automated Trucks and Multi Trailer Systems)

4.2.3自动机车(Automated Trains)

4.2.4管道/舱体技术(Tube/Capsule systems)

4.2.5悬挂与磁浮运输技术

4.2.6各类自动技术小结

参考文献

5 上海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可能线路分析

5.1上海港概况

5.1.1上海港定位-国际航运中心

5.1.2上海港集装箱流向与流量

5.2上海集装箱集疏运系统分析

5.2.1外高桥港区和SCT集装箱集疏运通道

5.2.2洋山港集装箱集疏运通道

5.3上海集装箱集疏运可能面临的问题

5.3.1上海集装箱集疏运现状与规划

5.3.2面临的挑战

5.3.3降低卡车集装箱集疏运比例能否实现?

5.4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可能线路

5.4.1洋山港与芦潮港物流园区之间

5.4.2洋山港内部:北部物流园区与前方集装箱港区之间

5.4.3上海主要物流园区之间

5.4.4洋山港与外高桥港区之间

参考文献

6 案例分析:洋山港与芦潮港物流园区之间Ⅰ

6.1背景分析

6.1.1洋山港集装箱集疏运分析

6.1.2解决集疏运“瓶颈”的方案检讨

6.2方案假设

6.3上海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技术的选择

6.3.1上海地下集装箱运输技术选择原则

6.3.2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的特征参数

6.3.3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的费用

6.3.4评价与选择

6.4经济性分析

6.4.1静态分析

6.4.2动态分析

6.5集卡直接成本的比较

6.5.1基本参数的确定

6.5.2成本计算

6.6假设方案的工程可行性分析

6.6.1国内外已建或正规划设计的跨海隧道情况

6.6.2技术条件

参考文献

7 案例分析:洋山港与芦潮港物流园区之间Ⅱ

7.1能耗的比较

7.1.1集卡的油耗

7.1.2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能耗

7.1.3节省柴油费用

7.2对路面的破坏与拥堵、碰撞

7.3废气排放差异计量值

7.4节省土地效应

参考文献

8 结论与建议

8.1主要结论

8.2展望与建议

致谢

博士后个人简历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重要科研成果

永久通信地址

展开▼

摘要

在分析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动因的基础上,研究了上海发展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可能性和经济性,提出了可能线路,完成了与卡车集疏运系统的对比研究,本报告的主要结论是:1.在世界集装箱吞吐快速增长背景下,空间资源、能源、环境资源的约束是以卡车进行集装箱集疏运的制约因素,需要考虑新的集疏运方式适应世界集装箱运量的快速增长,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是可供选择的系统之一;2.分析了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国内外现状,对可能应用于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的自动运输技术:传输带、自动卡车和多挂车系统、自动机车、管道/舱体、悬挂与磁浮等技术进行了评估。从运输适用距离等方面综合对比和评价,提出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应重点考虑自动卡车、自动机车、管道/舱体技术以及磁浮技术作为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基础技术。3.通过对上海港定位、集疏运系统现状的分析及未来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上海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四条可能线路:洋山港至芦潮港物流园区、洋山港内部:北部物流园区与前方集装箱港区、上海主要物流园区之间、洋山港与外高桥港区之间。4.根据建设两个5米(方案一)或一个10米直径的隧道(方案二)假设,分析了洋山港与芦潮港物流园区线路的经济性,得出了其静态成本及回收期计算结果,两个方案皆具有经济上的可行性;利用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作为评价指标对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动态分析。根据净现值指标计算结果:方案一可获得经济可行性。在运输箱量规模适当增大或适当缩小估计成本(如隧道计算寿命由30年延长至50年或100年),方案二也可获得经济可行性。根据内部收益率指标计算结果,方案一内部收益率为0.117,方案二内部收益率为0.036。5.通过与采用集卡方式的直接成本进行计算比较,两个利用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假设方案的直接成本,并都低于集卡运输直接成本。并且计算了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可节省的外部成本:能耗费用、避免路面破坏、避免碰撞、缓解拥堵、减轻空气污染等。关键词:地下集装箱运输系统;地下空间;上海;集装箱;集疏运;港口;物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