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茶马古道的历史沿革与申遗冷思考——以川藏官道为例
【6h】

茶马古道的历史沿革与申遗冷思考——以川藏官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茶马古道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内容结构与写作思路

第一章 茶马古道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第一节 茶马古道因贸易而兴起的缘说

第二节 不同时代的茶马古道辨析

一、鸿蒙阶段

二、肇始阶段

三、成长阶段

四、兴盛阶段

五、衰落阶段

第三节 茶马贸易线路的地理分布

一、以雅安为主要角度的川藏官道

二、以时代变迁为主要角度的川藏官道

三、以藏区腹地为主要角度的川藏官道

第二章 以世遗申请操作指南尺度评估茶马古道

第一节 世遗申请操作指南对遗产的分类及概念表述

一、遗产的分类和界定

二、关键性的概念解释和标准说明

第二节 茶马古道的普世价值和遗产特征

一、茶马古道的遗产类别归属

二、茶马古道的多维度遗产特征

三、茶马古道的普世价值梳理

第三节 立足操作指南对茶马古道真实性、完整性的考释

一、操作指南文本中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

二、茶马古道所具有的历史真实性(附历代王朝版图中的茶马古道交通线路)

三、茶马古道所具有的线路空间完整性

第三章 茶马古道申报世遗的主要障碍

第一节 川藏官道沿途的遗存保护状况

一、以南线为例的主要沿线城镇

二、立足茶马古道申遗实践看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

第二节 茶马古道的现实保护障碍

一、当前问题

二、瓶颈聚焦

第三节 茶马古道按指南文本申遗的相关障碍

一、现代化对可持续性土地使用技术的挑战

二、功能性和可理解性面临瓶颈

三、缩小申遗空间范围都依然无法回避的障碍

四、对遗产要素分类进行量化测定的障碍

第四章 茶马古道申遗的操作建议

第一节 开展我国境内茶马古道整体保护的建议

第二节 有助于顺利申遗各种方法

一、构建以茶马贸易为主题的廊道遗产保护区域

二、重现和延伸茶马古道的历史时空剖面

三、整合茶马古道文化旅游上四个创新点

第三节 品牌的塑造

一、突出茶马古道的申遗科研

二、茶马古道申遗中的政府职责与功能

三、深化与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四、加快加强马古道沿线的基础建设

五、针对市场的需要,开发推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出版的著作

Notice Page

展开▼

摘要

茶马古道是近二十年来兴起的一大热点研究领域。随着旅游业等经济热点的不断提升,各种要将茶马古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呼吁和尝试,便成了当今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但是,申遗本身既是一种实证操作,也是一个有国际话语权参与的程序,自有其惯例和规范表达格式要必须遵循。倘若没有令人信服的实据,又未能采用世界性的视角和严密的语言表达逻辑来呈现自身申遗项目的模式,则其做法无异于自说自话。
   即使能够让国人理解茶马古道的历史沿革与文化内涵,如何展示这一项目的普世价值,依然至今困难重重。仅以川藏官道来看,其不光体系庞杂,而且极端的自然环境再加上人为的忽视与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导致目前能遵循原真性和完整性加以考证、论述的路段实已不多。本文将茶马古道体系下的川藏官道作为典例,力求从这一分析对象的史地变迁和发展特点来说明,如果在追求将其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不能准确地把握其概念源流的真实脉络、无法明确地表述这一对象的空间存在范围、忽视国际申遗惯例的基本上报文本格式,则不如冷却一下自己申遗的燥热,重新反思项目当中的操作可行性反倒显得更为重要。
   就当前茶马古道的申遗而言,固然在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有着广泛而深远的现实意义,但其遗产特征和保护现状对申报世界遗产所构成的障碍却不容忽视。有鉴于此,笔者基于川藏官道的观察视角,对该项目提出了一些申遗操作方面的设想和建议,力求引起相关人士的冷思考之后,从而能够将茶马古道的申遗项目实践引导到更加规范和正确的轨道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