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
【6h】

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金龟子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2.2 金龟子防治研究进展

2.2.1 国外用白僵菌防治金龟幼虫研究进展

2.2.2 国内金龟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2.3 白僵菌对害虫的致病性研究

2.3.1 白僵菌对昆虫的感染途径研究

2.3.2 影响白僵菌致病力的因素研究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4 实验设计

4.1 金龟及其天敌密度动态调查

4.2 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生物学特性观察

4.2.1 成虫趋光性实验

4.2.2 成虫交配产卵观察实验

4.2.3 卵的孵化实验

4.2.4 幼虫食性实验

4.2.5 成虫食性实验

4.3 布氏白僵菌对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幼虫的感病过程观察

4.4 布氏白僵菌对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

4.4.1 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卵

4.4.2 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初龄幼虫

4.4.3 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3龄末期幼虫

4.4.4 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成虫

4.5 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田间毒力测试

4.6 不同施菌方法对比试验

4.7 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4.8 田间防效调查方法

4.9 布氏白僵菌田间寄主范围实验

4.10 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成虫诱杀试验

4.11 数据记录与分析

5 实验结果与统计分析

5.1 金龟(主要为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及其天敌密度动态调查结果

5.2 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生物学特性

5.2.1 成虫生活习性

5.2.2 幼虫习性

5.3 布氏白僵菌对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2龄幼虫的感病过程观察

5.3.1 孢子进入血淋巴系统

5.3.2 孢子在血淋巴系统内生长

5.3.3 虫开始死亡

5.3.4 孢子在血淋巴系统内继续生长

5.3.5 菌丝生长和形成僵虫

5.4 布氏白僵菌对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

5.4.1 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卵

5.4.2 初龄幼虫

5.4.3 3龄末期幼虫

5.4.4 成虫

5.5 布氏白僵菌对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2龄幼虫的田间毒力测定试验

5.5.1 2008 年7月毒力测试结果

5.5.2 2008 年9月毒力测试结果

5.6 不同施药方法的效果比较

5.7 田间防治效果

5.7.1 金龟虫口密度下降比较

5.7.2 药后金龟(主要是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虫口密度比较

5.7.3 药后步甲变化比较

5.8 布氏白僵菌田间寄主范围

5.9 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诱杀

6 结论与讨论

6.1 金龟(主要是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及其天敌动态

6.2 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生物学特性

6.3 布氏白僵菌对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2龄幼虫的感病过程观察

6.4 布氏白僵菌对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的毒力测定试验

6.5 布氏白僵菌对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2龄幼虫的田间毒力测定试验

6.6 不同施药方法试验

6.7 田间防治效果

6.8 布氏白僵菌田间寄主范围试验

6.9 金龟成虫诱杀试验

参考文献:

致 谢

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养殖观察研究的方法,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在四川康定折多山地区5年发生一代。越冬成虫4月底开始出土,5月中旬到6月上旬为出土高峰期。成虫出土后取食云杉、康定杨等植物叶片,多次交配,每次交配时间平均为(115.6±24.4)min(n=10),交配日节律呈“M”形,在中午和晚上各有一个高峰。待卵发育成熟后雌虫于6月开始钻入地下5-10cm处做一圆形巢室产卵,每室产卵(33.7±7.0)粒(n=10)。产卵高峰期在8月,密度81.9粒/M2。7月开始出现初孵幼虫,9月为孵化高峰期。11月后幼虫钻入地下20cm以下越冬。2008年,3月地下害虫主要是金龟成虫和幼虫,密度分别为5头/M2和7.5头/M2,9月幼虫密度最大,密度86.9头/M2。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天敌有布氏白僵菌、步甲、蚂蚁、戴胜等,布氏白僵菌和步甲为优势天敌,布氏白僵菌在田间对金龟幼虫的自然感染率3月为3.6%,4月为13.5%,其余月份较低,步甲11月密度最大,为7.6头/M2。 采用血淋巴和石蜡切片观察方法,观察到布氏白僵菌在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2龄幼虫体内发育过程分为5个阶段。室内布氏白僵菌对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初龄幼虫的的死亡率高达95%以上,感染率最低的也有80%,表明布氏白僵菌对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初龄幼虫具有较强致病力,对卵、3龄末期幼虫和成虫的致病力低。田间毒力测试,2008年7月处理4(即喷布氏白僵菌菌液100ml)感染率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2008年9月各处理感染率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 试验地进行撒施、沟施、喷施3种施菌方法试验,每种方法按2kg/666.7㎡的施药量,以不施药作对照。每种施药试验地200㎡,各3个重复。不同施药方法对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幼虫的存活率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喷施效果最好,撒施效果次之,沟施效果最差。 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的防治,基于野外调查数据,采用生物防治方法。采用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的优势天敌——布氏白僵菌防治幼虫。先将布氏白僵菌菌液喷施,喷后浇水渗透菌液,以不施药作为对照,7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处理200㎡。六种处理对金龟(主要是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幼虫的防治效果表明,处理1与处理6金龟幼虫下降率最大,防治效果最好,处理1药后金龟(主要是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幼虫虫口密度最低,处理6金龟(主要是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幼虫下降量最大,步甲增长率最高,药后步甲密度最高。生产上,从防治效果的长效性考虑,宜采用处理6(即喷布氏白僵菌菌液1500ml)。 选择666.7㎡的试验地,喷上述菌液8000ml于土壤表面,浇水使菌液参入地下,2月后检查感染表明,布氏白僵菌的寄主主要有金龟类、地老虎类、步甲类、寄生蝇、蚜虫等地下害虫和天敌昆虫。诱杀大栗鳃金龟蒙古亚种成虫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