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Alloxan诱导的SD大鼠糖尿病模型视网膜FAS和E-FABP表达变化及分析
【6h】

Alloxan诱导的SD大鼠糖尿病模型视网膜FAS和E-FABP表达变化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材料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脂肪酸合成酶基因表达调控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几十年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学者们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假设和猜想。然而其发病机制仍然没有一个定论。胰岛素是调节脂肪合成的主要激素,糖尿病患者因为胰岛素的缺乏出现脂肪代谢的异常。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是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参与催化由乙酰辅酶A和丙二酸单酰辅酶A合成软脂酸的整个过程。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proteins FABPs)是细胞内的脂肪酸载体,具有组织特异性。除了主要参与细胞内脂肪酸的转运外还参与相关基因转录调节。在视网膜中Epidermal-FABP(E-FABP,FABP5)有表达。我们此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建立SD大鼠糖尿病模型,应用RT-PCR以及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FAS和E-FABP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并对FAS和E-FABP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进行探讨。 方法: 1.正常SD大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Alloxan)诱导制成糖尿病模型,设置正常对照组,于糖尿病12周取材分析。 2.通过半定量RT-PCR方法对FAS和E-FABP在12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观察。 3.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FAS和E-FABP在12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1.成功建立糖尿病SD大鼠模型,模型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典型症状。共获得糖尿病12周模型鼠标本8例。 2.半定量RT-PCR实验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FAS的mRNA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E-FABPmRNA表达水平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别。 3.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FAS主要在视网膜视锥视杆细胞的内节段表达,在外丛状层、内丛状层、内核层、神经纤维层可见少量表达。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FAS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染色明显增强,细胞阳性率增高。E-FABP主要在外核层、外从状层、内核层、内从状层及神经节细胞层表达,实验组和对照组染色无明显差异。 结论: FAS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增强,提示FAS可能通过异常的脂类代谢途径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FABP可能在细胞内外脂肪酸的调节作用下表达无明显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