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金属酞菁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6h】

金属酞菁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超级电容器的概述

1.2 金属酞菁化合物概述

1.3选题依据及主要工作

第二章 实验内容

2.2 材料的形貌结构表征手段

2.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手段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金属酞菁/钴酸镍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3.2 金属酞菁/钴酸镍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表征

3.3 金属酞菁/钴酸镍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属酞菁/碳酸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4.2 金属酞菁/碳酸钴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表征

4.3 金属酞菁/碳酸钴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 MPc/NiCo2O4复合材料在非对称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5.2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组装

5.3 电化学性能测试

5.4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展开▼

摘要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电化学储能元件,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稳定性好、快速充放电等优点。作为超级电容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极材料对其性能影响很大,受到很多的学者的重视。金属氧化物的更是成为研究的焦点。但是单纯的金属氧化物作为电极材料,循环稳定性较差。为了提高循环稳定性以及进一步提高比容量,本论文引进酞菁与金属氧化物钴酸镍以及金属盐碳酸钴复合。因为酞菁结构稳定且含18个π电子,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和导电性。具体工作及结论如下:
  (1)通过溶剂热法及煅烧法联合制备出MPc/NiCo2O4复合材料。通过分析可知,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受实验条件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为溶剂比例、晶化时间、晶化温度及BPh含量。当溶剂比(水和乙二醇的比例)为2:3,晶化温度200℃,晶化时间5h,BPh含量为16.6%时,复合材料的形貌为由竹节状的纳米棒堆叠交错形成的网状微球,有利于其电化学性能的发挥,为最优条件。在最优条件下,MPc/NiCo2O4的比容量达725F/g,3000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5.2%。
  (2)通过溶剂热法晶化和低温煅烧两步成功制备出了MPc/CoCO3复合材料。通过分析可知,实验条件(溶剂比例、晶化时间和BPh含量)对MPc/CoCO3复合材料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有很大影响。乙二醇和水的比例为3:2,晶化温度为200℃,BPh加入量为16.6%为最优实验条件。在此条件下制备的MPc/CoCO3复合材料的基本形貌为由竹节状的纳米棒互相交错形成的粒径约为6-8um的网状微球,且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电流密度为0.5A/g时,其比容量为469F/g,2000循环以后,容量保持率在80%左右。
  (3)采用电化学性能较好的MPc/Ni2Co2O4复合材料为正极材料,商业活性炭为负极材料,制作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通过分析可得以下结论: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在2M KOH中的电压窗口最大,最大电压窗口为0-1.4V,此时,在0.5A/g电流密度下测得的最大比容量为83.2F/g;非对称超级电容器不适合大电流流充放电,CV图形变较大,且比容量下降幅度较大,4A/g时测得的比容量为54.28F/g,占最大比容量的65.2%;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5000循环充放电后比容量的保持率在84.2%。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