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姜黄、黄丝郁金活血化瘀作用与药性寒温的初步研究
【6h】

姜黄、黄丝郁金活血化瘀作用与药性寒温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引言

2 正文

3 结论与讨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姜黄和郁金药材中的黄丝郁金是同一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前者以根茎入药,后者以块根入药。自古迄今,对姜黄与郁金活血化瘀强度存在差异的看法较为一致,但对姜黄与黄丝郁金是否具有同样的功用差异,无人论及;至于在对二者寒温药性的认定上,更是争议颇多,一直聚讼未决。多数认为郁金(包括黄丝郁金)为活血化瘀药,药性偏寒,但亦有认为其性不当为寒而应性温者;多数认为姜黄性温,为破血逐瘀药,但亦不乏性寒的论述,甚至有称其大寒者。鉴于二者皆为临床常用药物,故对二者活血化瘀的作用强度及其寒温药性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通过文献检索,可见关于姜黄、郁金的分别研究并不少见,但未见将二者进行活血化瘀作用及其所适合病证的比较,也未见姜黄、黄丝郁金寒温药性对比研究的报道。为此,特将二者进行对比实验研究,主要观察二者活血化瘀作用及寒温药性的异同。姜黄与郁金的活血化瘀作用是经过临床肯定的,通过本实验研究,将进一步明确姜黄与黄丝郁金的作用强度差异及其所适病证,为临床更好的应用这两味药作一药理学基础研究。同时还借鉴目前较为成熟和公认的药效学实验方法和指标及给药后动物的生物效应,初步探讨姜黄与黄丝郁金的药性寒温。从理论上分析,其结果不外如下几种可能:(1)姜黄、黄丝郁金皆为寒(凉)性药,程度上可能有差异或无明显差异;(2)姜黄、黄丝郁金皆为温(热)性,程度上可能有差异或无差异;(3)二者均无明显的寒温偏性;(4)姜黄表现为温性,黄丝郁金表现为寒性;(5)姜黄表现为寒性,黄丝郁金表现为温性;(6)一者为平性(无明显寒温药性),一者为寒性或温性。通过文献考证及临床应用的情况看来,姜黄与黄丝郁金的药性寒热偏性并不明显,很可能二者只是微温、微寒或者可能平性。以上6种假设中(1)、(2)、(3)三种结果的可能性较大,其余三种结果的可能性较小,本研究将从文献、临床应用和药效研究诸方向相结合,加以初步讨论。 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1首次将姜黄与黄丝郁金进行对比研究 姜黄与郁金均为临床常用药物。郁金的来源颇多,黄丝郁金是郁金的来源之一,与姜黄是同一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历代的本草及方书记载中并没有将姜黄与黄丝郁金相比较,也没有将黄丝郁金与郁金的其它品种区别应用。在中药的应用中,常可以见到同一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入药者,如肉桂与桂枝,川乌与附子,橘皮与橘核,桑叶与桑白皮,槟榔与大腹皮,紫苏叶与紫苏子,天花粉与瓜蒌等,一般均药效相似,药性之偏相同。如姜黄与黄丝郁金这二者来源相同又均作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药使用,而药性寒热相反,并一直存在争议的药物并不多。本次初步探讨研究在此二药功用与药效存在差异,但只是强弱之分,药性不应两极分化的假设基础上,首次对姜黄与黄丝郁金的主要药效学及药性寒热作一初步的探讨,既紧密结合中医临床用药,为同一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入药的药物的研究做出了有益尝试,又为明确姜黄与郁金的药性是否存在寒热差异提供了部分实验依据。本课题虽然十分有限,但可为此后的继续研究提供诸多借鉴。 1.2首次将姜黄与黄丝郁金的活血化瘀作用进行比较 姜黄与黄丝郁金均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药,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各种血瘀之证。在历代的方书记载中,有姜黄的功效烈于郁金的说法,但未明确是否包括黄丝郁金,尤其缺乏实验研究。本课题在肯定其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首次对姜黄和黄丝郁金的活血化瘀作用作一比较。在大鼠的寒凝血瘀模型中,姜黄与黄丝郁金均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姜黄与黄丝郁金高剂量组的活血化瘀作用并没有明显差异,但姜黄的低剂量组可以看出其活血化瘀的功效似乎略强于黄丝郁金。本实验是在低温下进行的,提示姜黄与黄丝郁金在应用于寒凝血瘀证时,其作用没有明显的差异,初步证明了二者药性寒温不应是一温一寒的两级分化,而只是同一药性的程度区别。在小鼠的尾部血栓实验中,姜黄与黄丝郁金均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但姜黄的功效甚为明显,而黄丝郁金仅具有活血化瘀的趋势。此实验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可以认为姜黄和黄丝郁金对于不明显偏于寒热的血瘀证,姜黄活血化瘀的功效的确是强于黄丝郁金的,表明姜黄活血化瘀作用烈于郁金的传统经验,对于黄丝郁金同样适用。总而言之,前人在应用姜黄与黄丝郁金于血瘀证时,其所针对的血瘀证类型并不拘泥于寒热之别。实验结果也支持此二者既可以用于寒凝血瘀证,也可以用于热结血瘀证的应用实践。 1.3通过文献考证、实验研究首次提出姜黄和黄丝郁金药效相似,药性存在差异,但二者一温一寒之说,似乎确定依据不够充分 姜黄、郁金为临床常用药物,本课题通过对二者在历代本草及方书的记载进行了查阅整理,发现姜黄、黄丝郁金二者的药性寒热却存在争议。在临床应用中二者既被应用于寒证,也被应用于热证,不但通过复方,而且可以单用取效。通过姜黄与黄丝郁金的活血化瘀作用、解热镇痛及对中枢神经的影响等方面的实验研究表明,姜黄与黄丝郁金的主要药效学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差异并不明显,药性是药效的重要表现,故姜黄和黄丝郁金的药性是具有一定的差异的,但不可能存在寒温两个极端的明显区别,可能都是微温,微寒或者均近于平性。此假设有待于深入全面的研究。 1.4首次提出黄丝郁金与姜黄的功效更为相似,应将其与其它郁金品种区别入药黄丝郁金作为郁金的一个品种,其化学物质基础与其它三种郁金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更相似于姜黄。因此,可以推测黄丝郁金与姜黄的功效、性能、临床应用更为接近,而黄丝郁金与其它郁金(白郁金、绿郁金、温郁金),姜黄与其它郁金,由于化学物质基础差异甚大,如姜黄与黄丝郁金均含有较高的姜黄素类成分,而其它郁金此有效成分含量甚低;黄丝郁金并不具有如温郁金的生物碱成分,而现代研究表明生物碱可能是药性寒热的物质基础。药理作用是化学物质的外在表现,说明姜黄与黄丝郁金的功效、性能、临床应用更为相似,与其它郁金就有着明显的差异。而在历代郁金的临床应用中也没有将黄丝郁金与其它郁金区别对待,影响了郁金这味药的临床应用,本课题通过对姜黄与黄丝郁金的文献考证与实验研究,建议将黄丝郁金从“郁金”中分离出来,作为一味独立中药品种使用,这一建议对于《中国药典》的品种确定和制定测试标准时,应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姜黄、黄丝郁金活血化瘀作用与药性差异的讨论 2.1姜黄与黄丝郁金活血化瘀作用的讨论 2.1.1姜黄与黄丝郁金对大鼠寒凝血瘀模型的作用 本实验所用急性血瘀动物模型依据中医关于血瘀证的气滞血瘀和寒凝血瘀的病因病机所设计。给大鼠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模拟暴怒时机体状态,以冰水浸泡模拟寒邪侵袭,二者综合作用可迅速复制出血液流变性呈粘、浓、凝聚状态的急性寒凝血瘀模型。长期以来,人们在讨论心脑疾病的时候,总以为血管管径的狭窄是限制血流量的关键因素,忽视了血液粘度的影响。其实,在微循环“停-动”存在的因素下,血液粘度升高的作用超过管径改变的影响。近年已有结果表明,若干种血管扩张剂对脑血流的改善均不及葡萄糖的的血液稀释做用。血浆粘度升高可以引起全血粘度的升高,但不成正比关系。本实验即在此理论指导下,针对姜黄、黄丝郁金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进行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姜黄与黄丝郁金均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姜黄与黄丝郁金的高剂量组对实验动物血液流变学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而二者的低剂量组具有差异的趋势,姜黄的低剂量组活血化瘀作用略强于黄丝郁金。结果表明,姜黄与黄丝郁金的活血化瘀功效是具有药理学基础的。此动物模型是在低温状态下进行造模的,依据四性确定的原则,似乎印证了姜黄的药性略温于郁金的论述,不过并不明显。同时,也可证明历代方书所记载中所言,姜黄与黄丝郁金在治疗血瘀之证时,均常用于热结血瘀及寒凝血瘀者,有其合理性,并不完全拘泥于其药性偏寒或偏热之说。 2.1.2姜黄与黄丝郁金对小鼠尾部血栓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测量注射角叉菜胶后24h、48h、72h小鼠尾全长及血栓形成长度,观察姜黄与黄丝郁金在常温下活血化瘀作用的强弱。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姜黄在注射角叉菜胶后24h、48h、72h后对小鼠尾部血栓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而郁金虽然有抑制血栓形成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不具有明显的差异。姜黄与黄丝郁金组比较其相关活血化瘀作用明显,验证了姜黄与黄丝郁金虽然均为活血化瘀药物,但在常温下,二者的活血化瘀作用还是具有差异性的,姜黄对于某些“瘀血证”的活血化瘀作用比黄丝郁金更强,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历代方书记载所言“姜黄功效烈于郁金”的临床药用经验。 2.2姜黄与黄丝郁金镇痛作用的讨论 从本实验看来,姜黄与黄丝郁金均具有镇痛作用,姜黄的镇痛作用比黄丝郁金略强,尤其是中、低剂量组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差异。说明姜黄与黄丝郁金作为同一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其镇痛方面的药理作用是具有差异的。据报道,中药对痛阈有很大影响,用寒凉药制造虚证动物模型,再用温热药治疗,以针刺痛阈为指标。一周后对照组针刺后寒凉药组痛阈比对照组提高一倍,用温热药治疗一周后痛阈恢复,针刺效果下降。说明寒凉药物是能够提高实验动物的痛阈的。本实验中在给药30分钟后可看出黄丝郁金的镇痛效果是略强于姜黄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之间的镇痛效果渐趋一致,不再具有差异的趋势。也可说明姜黄与黄丝郁金在对实验动物痛阈的影响上不具有较大的差异。这可能与姜黄不同部位所含有的姜黄素类等有关镇痛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不同有关。中医理论中素有寒主痛之说,临床所见之疼痛症状,尤以寒凝血瘀者多见,此结果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姜黄较郁金更长于温通止痛的观点,但这一结论尚需今后通过寒凝瘀痛模型的建立和比较实验,才能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2.3姜黄与黄丝郁金抗炎作用的讨论 本实验是将二甲苯滴于小鼠的耳廓部,使其发挥局部刺激作用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渗出和水肿,可使小鼠耳廓肿胀。观察姜黄、黄丝郁金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姜黄与黄丝郁金的高、中剂量组作用更明显。血不通行,易造成炎症,本实验表明姜黄与黄丝郁金作为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既能活血化瘀来减轻血瘀造成的炎症,也可能对于血瘀造成的炎症具有一定的疗效。现代研究中可见姜黄抗炎及其作用机制的报道,且其姜黄素和姜黄挥发油可能为其有效成分,而姜黄与黄丝郁金的有效成分只有量的差异,并无质的区别。本试验也证明了二者在抗炎的药理作用上无明显差异。而在历代的方书记载中,除外伤、妇科、心脑血管瘀血证及外感热病外,郁金还常用以治疗支气管肺炎、胆囊炎、胆结石等;姜黄还常用以治疗风湿、肩周炎、疮痈等,以上诸病症有寒、有热,但均与炎症有关,表明此二药寒热均宜的合理性。 2.4姜黄与黄丝郁金解热作用的讨论 姜黄与郁金常被应用于高热之证,如临床常用的以郁金为主的菖蒲郁金汤,主治湿温;以姜黄为主药的升降散,主治瘟疫。因而该二药应具有解热作用。本实验采用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研究姜黄与黄丝郁金的解热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姜黄与黄丝郁金均具有解热作用,郁金的解热作用略强于姜黄,也间接提供了姜黄与黄丝郁金在临床上被用于高热之证的合理性。至于其作用机理之一,可能与脑内的 cAMP含量有关。cAMP是目前发热机制研究中较受关注的中枢发热介质。邢德君等发现大鼠ET性发热时,下丘脑中cAMP含量明显增加,并且与体温变化呈正相关,本实验在验证姜黄和黄丝郁金对发热大鼠有解热作用的基础上,测定下丘脑组织中cAMP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在引起明显发热的同时,模型组下丘脑组织中cAMP的含量也明显增高,姜黄和黄丝郁金在发挥解热作用的同时能抑制下丘脑组织中 cAMP含量的升高。相关分析表明,下丘脑cAMP含量的变化与体温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cAMP含量减少,可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使其调定点下移,体温下降。据报道,虚寒证患者的 cAMP排出量会降低,虚热证患者的cAMP排出量会增高,而用寒凉药物和温热药物建立的动物虚寒与虚热模型则与临床虚寒、虚热证患者的反应相似,从而说明中药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