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治法规律研究——附118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例回顾性分析
【6h】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治法规律研究——附118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例回顾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对照

目录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2 诊断标准

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结果

1 一般资料的分布情况

2 中医辨证及内服中药分布情况

3 中医特色疗法

讨论与分析

1 一般资料统计分析

2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的分析

3 内服中药用药规律分析

4 中医特色疗法

5 对临床治疗的意义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现代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进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声明

附录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近2余年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一般特点、辨证应用内服中药及我院中医特色疗法三方面的分布情况,归纳总结我院治疗溃结的中药及中医治法应用情况,从而探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治法规律,为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规范化治疗的实用方案的建立与完善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本课题为临床回顾性研究:选取时间为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全部为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长期居住地、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病变范围、中药的应用等,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记录,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归纳总结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治法规律。
  结果:
  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共纳入11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长期居住地基本为四川省,来源最多的为四川成都;其中包括男性62例,女性56例,男女比例1.107:1;平均年龄46.67±15.261岁;按病程排列:小于5年>5-10年>大于10年;病变程度以中度居多;病变范围以累及广泛结肠者居多。
  2、中医证型与内服中药:
  (1)辨证分型为7个证型,出现频率依次为:大肠湿热证>脾虚湿蕴证>寒热错杂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热毒炽盛证>阴血亏虚证;
  (2)辨证使用内服中药共136种,使用总频次达1428次,黄连为使用频次最多的药物。药物可分为18类,以清热药、补虚药居多;药物四气以温性药物为主;五味以苦味之品为主;归经则脾、胃、肝经为主,与肺、大肠、心经等密切相关。
  (3)各中医证型用药分布:①大肠湿热证的主要药物有黄连、甘草、地榆、白芍、黄芩、黄芪、槐花、当归、木香、陈皮、肉桂等。
  ②脾虚湿蕴证的主要药物有甘草、黄芪、黄芩、白术、柴胡、当归、薏苡仁、白芍、地榆、黄连、生地、党参、槐花、茯苓、木香、仙鹤草等。
  ③寒热错杂证的主要药物有:黄连、甘草、茯苓、柴胡、当归、薏苡仁、生地、黄芩、白芍、白术、乌梅、干姜、厚朴、党参、肉桂、地榆等。
  3、我院中医特色外治法包括中药直肠滴入保留灌肠、针刺、灸法、耳针、穴位敷贴等,其中104例使用了中药灌肠,共46种中药,达696次,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分别是:青黛、赤芍、黄柏、枯矾、马齿苋、血竭、千里光、地榆、槐花、乌梅。灌肠中药可分为13类,清热药居多,其次是补虚药、止血药、收涩药等。
  结论:
  1、本研究结果适用于四川成都及其周边地域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治法规律。
  2、中医辨证分型以大肠湿热证和脾虚湿蕴证多见,与溃疡性结肠炎“脾虚为本”和“湿热为标”的特点吻合,治疗时应注重标本兼治。
  3、辨证应用内服中药以清热药和补虚药居多,多为温性、苦味药,归脾、胃、肝经居多,治疗时应注重寒温并用,气血同调。
  4、中药直肠滴入保留灌肠需采用合适的方式,适宜的温度,适量的灌肠液,辨证选用药物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