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勘探——以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为例
【6h】

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勘探——以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目的意义

1.2隐蔽油气藏的概念

1.2.1前人关于隐蔽油气藏的概念

1.2.2本论文隐蔽油气藏的概念

1.3国内外隐蔽油气藏勘探现状

1.3.1国外隐蔽油气藏勘探现状

1.3.2国内隐蔽油气藏勘探现状

1.3.3隐蔽油气藏研究发展综述

1.4本论文隐蔽油气藏研究新进展

1.4.1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4.2取得的主要创新认识及成果

第2章饶阳凹陷基本地质特征

2.1概况

2.2地层层序

2.2.1 凹陷基底

2.2.2下第三系

2.2.3上第三系

2.3凹陷的形成及演化

2.3.1湖盆形成—充填期(Ek-Es4)

2.3.2湖盆扩展—沉降期(Es3-Es1下)

2.3.3湖盆收缩—消亡期(Es1上-Ed)

第3章饶阳凹陷隐蔽油气藏形成条件

3.1三套烃源层丰富的油气资源

3.1.1典型生油综合剖面

3.1.2 Es1下段富烃烃源层特征

3.1.3 Es3段烃源层特征

3.1.4 Es4-Ek组烃源层特征

3.1.5区带资源潜力

3.2多隆多洼的构造格局

3.2.1饶阳凹陷主构造线为北东—北北东走向

3.2.2饶阳凹陷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区,隆洼相间、多凸多洼的构造格局

3.2.3主要构造样式

3.2.4南北构造发育的差异性

3.3多物源、多种类型的沉积体系

3.3.1不同层系发育了各自不同的沉积体系

3.3.2不同的构造单元发育了各自不同的沉积体系

3.3.3沉积体系及发育特征

3.4砂岩与碳酸盐岩两类储层

3.4.1砂岩储层

3.4.2碳酸岩盐储层

3.5多套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3.5.1自生自储组合

3.5.2下生上储组合

第4章饶阳凹陷隐蔽油气藏类型

4.1国内外隐蔽油气藏分类

4.2饶阳凹陷隐蔽油气藏类型

4.2.1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

4.2.2砂岩侧向尖灭岩性油气藏

4.2.3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

4.2.4砂岩地层超覆油气藏

4.2.5砂岩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4.2.6潜山内幕油气藏

4.2.7非均质裂缝性油气藏

4.2.8岩性致密带封闭油气藏

第5章饶阳凹陷隐蔽油气藏的形成

5.1构造对隐蔽圈闭的控制

5.1.1地层不整合对隐蔽油气藏的控制

5.1.2构造分异对隐蔽油气藏的控制

5.1.3构造-岩相带对隐蔽油气藏的控制

5.1.4构造反转对隐蔽油气藏的控制

5.2沉积对隐蔽油气藏的控制

5.2.1潜山古地貌对隐蔽圈闭的控制

5.2.2断崖负地貌对隐蔽油气藏的控制

5.2.3湖岸线变迁带对隐蔽圈闭的控制

5.2.4沉积相带对隐蔽油气藏的控制

5.3成岩对隐蔽油气藏的控制

5.3.1次生孔隙发育带对隐蔽油气藏的控制

5.3.2深部储层的欠压实作用对隐蔽油气藏的控制

5.3.3成岩变化带对隐蔽油藏的控制

5.4油气源对隐蔽油气藏的控制

5.4.1生油洼槽控制隐蔽油气藏在生油洼漕内及其周边分布和富集,富油洼漕更有利于隐蔽油气藏的形成

5.4.2烃源层控制油气富集层位,自生自储有利于岩性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新生古储有利于潜山坡地层隐蔽油气藏的形成,下生上储可以形成岩性、地层等多种隐蔽油气藏,自生自储性隐蔽油气最富集

5.5饶阳凹陷隐蔽油气藏发育模式

5.5.1陡带发育模式

5.5.2洼槽区发育模式

5.5.3中央隆起带发育模式

5.5.4斜坡带发育模式

5.6构造油藏与隐蔽油藏的“共生性”和“互补性”

第6章饶阳凹陷典型隐蔽油气藏勘探与启示

6.1洼槽带负向构造区下生上储式岩性油气藏勘探——以大王庄东营组路70岩性油藏的勘探为例

6.1.1路70岩性油藏形成模式

6.1.2大王庄岩性油藏的勘探研究方法

6.1.3结论与认识

6.2陡坡带自生自储式岩性油气藏勘探——以留西构造带路43岩性油藏的勘探为例

6.2.1留西岩性油藏勘探研究的主要方法

6.2.3认识与结论

6.3缓坡带自生自储式隐蔽油气藏勘探——以蠡县斜坡为例

6.3.1蠡县斜坡隐蔽油藏形成条件

6.3.2蠡县斜坡岩性油藏的识别与预测

6.4潜山内幕隐蔽油气藏勘探——以南马庄西20潜山内幕隐蔽油藏的勘探为例

6.4.1南马庄潜山构造带隐蔽油藏形成的地质条件

6.4.2南马庄构造带潜山裂缝储层的识别与预测

6.5饶阳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启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论文以石油地质学、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成藏动力学等理论为指导,以油田拥有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工作站及GeoFram、LandMark地学平台软件、Jason储层反演软件、Stratmagic波形分类软件、GeoProbe三维可视化软件等为工具和技术手段,以渤海湾盆地的富油凹陷饶阳凹陷为例,以地质、地震、测井、分析化验等多种资料为基础,系统总结了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主要类型,从构造、沉积、储层、成岩、油气源等方面,阐述了隐蔽圈闭(油气藏)的形成机制、发育模式以及隐蔽油气藏与构造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共生性和互补性特征。 首次系统研究了饶阳凹陷有利的隐蔽油气藏形成条件和类型,其中砂岩上倾尖灭、砂岩侧向尖灭、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砂岩地层超覆、砂岩地层剥蚀不整合油气藏,顺倾向山坡、逆倾向山腹潜山内幕油气藏,生物灰岩(碳酸盐岩)油气藏,油页岩裂缝型油气藏和岩性致密带封闭油气藏是其主要的隐蔽油气藏类型。首次提出了饶阳凹陷的潜山古地貌、断崖负地貌、湖岸线变迁带、沉积坡折带、三角洲前缘朵叶状砂体发育区是隐蔽圈闭(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发育区。认为饶阳凹陷的油气源条件对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控制比构造油藏更加明显,有效烃源岩分布区、富油洼槽、主力生烃层系、自生自储等条件的匹配最有利于隐蔽油气藏的形成。创新性提出了构造油藏与隐蔽油藏的形成与分布具有“共生互补”特征。“共生性”表现为构造油藏发育的区带、层位隐蔽油气藏也同样发育;“互补性”表现为构造油藏主要富集在正向构造区、正向构造带的高部位、构造作用强烈区、沉积能量较强的砂岩发育区-超发育区、凹陷低势区等,隐蔽油藏主要形成于负向构造区、正向构造带的翼部斜坡区、构造作用相对较弱区、沉积能量衰弱的砂岩相对不发育区、凹陷高势区等。针对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机制复杂,发现、落实、评价难度大,钻探风险高的特点,通过对不同类型典型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实例解剖,总结了陆相断陷盆地开展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研究思路、勘探程序、技术方法以及经验和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