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GIS技术的武胜县耕地质量评价研究
【6h】

基于GIS技术的武胜县耕地质量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GIS技术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数据来源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土壤质量

2.1.2 耕地质量

2.1.3 耕地质量评价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农业区位理论

2.2.2 土地肥力理论

2.2.3 土地生产力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3章 研究区概况

3.1 自然地理条件

3.1.1 地理区位

3.1.2 地质地貌

3.1.3 气候水文特征

3.2 社会经济状况

3.3 土壤类型

3.4 耕地利用现状

第4章 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4.2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3 评价指标选取

4.4 指标权重的计算

4.5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第5章 武胜县耕地质量评价分析

5.1 耕地质量评价的原则

5.2 评价单元的确定

5.2.1 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

5.2.2 评价单元划分的方法

5.3 评价指标信息的提取

5.4 指标权重确定及标准化处理

5.4.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5.4.2 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

5.5 耕地质量分级及利用建议

5.5.1 耕地质量综合指数计算

5.5.2 耕地质量分级

5.5.3 各等耕地利用建议

结论和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我国人口众多占世界总人口的1/4,但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5。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快速增长的人口和飞速发展的经济给土地资源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世界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的科学家、学者对土地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关注。耕地作为土地的精华,是粮食生产非常重要的基础,也承载着人类的活动、物质生产和生态服务等一系列最基本的功能。为了保证国家粮食经济的安全、维持社会的稳定发展、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耕地势在必行。因此全面摸清武胜县的耕地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调整武胜县土地利用结构和合理安排境内耕地建设项目。
  本文以武胜县县域内所有耕地作为研究对象,以全国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采用特尔斐法构建了研究区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法建立了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并确定其隶属度,运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结合GIS软件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对武胜县耕地进行评价;根据武胜县耕地质量评价结果,采用累积曲线法进行质量等级划分并提出了研究区各等级耕地的利用建议。研究表明:⑴构建了武胜县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土壤理化性状、耕层土壤养分状况、土壤管理五大类指标,有效土层厚度、剖面构型、地貌类型、地形坡度、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K、有效B、有效Zn、有效P、全N、排涝能力、灌溉保证率共13个因子;⑵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武胜县进行了耕地质量评价,把武胜县所有耕地按照质量优劣划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一等地面积3567.6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6.17%,二等地面积34692.95hm2,占耕地总面积59.93%,三等地面积19626.04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3.90%;⑶提出研究区各等级的耕地利用建议,以期为武胜县耕地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也为研究区内耕地土壤的改造、改良和土壤地力的培肥提供参考依据。

著录项

  • 作者

    张杰;

  •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学科 自然地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吴柏清;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327.71;F323.211;
  •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土地资源; 耕地保护; 四川地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