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虚拟现实技术使用的负向价值研究
【6h】

虚拟现实技术使用的负向价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问题的引出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本文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的不足与创新点

第2章 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使用价值

2.1 技术与技术价值

2.1.1 技术

2.1.2 价值与技术价值的含义

2.1.3 技术价值的特征

2.2 虚拟现实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使用价值

2.2.1 虚拟现实技术的内涵及特征

2.2.2 虚拟现实技术使用价值的含义及本质

2.2.3 虚拟现实技术使用的二重性

第3章 虚拟现实技术使用中的负向价值问题

3.1 社会层面的负向价值

3.1.1 经济负向价值

3.1.2 文化负向价值

3.1.3 政治负向价值

3.2 人本层面的负向价值

3.2.1 认识能力层面的负向价值

3.2.2 伦理观念层面的负向价值

3.2.3 健康层面的负向价值

3.3 生态层面的负向价值

3.3.1 VR硬件层面负向价值

3.3.2 VR软件层面负向价值

第4章 虚拟现实技术使用的负向价值根源

4.1 虚拟现实技术的主体性根源

4.1.1 虚拟现实技术创造主体的失当价值观

4.1.2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主体的失当价值观

4.2 虚拟现实技术的技术性根源

4.2.1 虚拟现实技术价值的二重性析因

4.2.2 虚拟现实技术结构价值的负向实现

4.2.3 虚拟现实技术功能价值的负向实现

4.3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境遇的多样性

4.3.1 虚拟现实技术使用后果的不可预测性

4.3.2 虚拟现实技术主体结构单一

第5章 虚拟现实技术使用负向价值的消解

5.1 虚拟现实技术负向价值的消解原则

5.1.1 公众参与原则

5.1.2 技术发展原则

5.1.3 综合性原则

5.2 虚拟现实技术负向价值的技术消解

5.2.1 虚拟现实技术评测

5.2.2 技术方法消解虚拟现实技术的负向价值

5.3 虚拟现实技术负向价值的法律消解

5.3.1 虚拟现实技术评估立法

5.3.2 法律方式消解虚拟现实技术的负向价值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仿真系统,以其沉浸性和交互性生成模拟环境,且用户可以创建体验虚拟世界,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重要交叉性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当下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集成了网络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等。并在现代医学、娱乐、军事航天、室内设计、房产开发、工业仿真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对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使用范围的逐步扩大,其产生的负向价值在经济、文化、社会以及人的认知能力、伦理观念和身心健康等方面逐渐显现。究其原因,主要是使用技术的主体——人的主观性影响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使用对社会文化造成的冲击两大方面。
  要消解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负向价值,必须坚持公众参与原则和技术发展原则以及综合性原则,以此矫正虚拟现实技术主体的失当价值观、对虚拟现实技术自身进行调节和发展,完善相关虚拟现实技术立法以及提升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强调虚拟现实技术自身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与人的协调发展。
  通过对虚拟现实技术的负向价值存在的根源和解决策略的分析讨论,尽可能削减其负向价值,强调其技术本身对人与社会发展的贡献,使虚拟现实技术能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相关领域的发展,同时虚拟现实技术的使用者通过对其负向价值的思考形成一种成熟的认知,能够让人更加规范、合理地使用包括虚拟现实技术在内的新技术,具有更广泛、更普遍的现实价值和社会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