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博物馆学与当代建筑学双重语境中的博物馆建筑特点研究
【6h】

新博物馆学与当代建筑学双重语境中的博物馆建筑特点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1.1.1全球化的建设浪潮

1.1.2新博物馆学的影响

1.1.3建筑设计观念的与时俱进

1.2相关学术研究

1.2.1博物馆学的相关研究

1.2.2新博物馆学的研究

1.2.3建筑学的相关研究

1.3研究对象的界定和研究的意义

1.3.1博物馆学和建筑学双重语境中的“身心分离”现象

1.3.2博物馆界和建筑界的矛盾

1.3.3与博物馆界协同合作的基础上更加适宜的博物馆建筑创作

1.4研究的主要线索

1.4.1博物馆与文化发展

1.4.2博物馆与城市进程

1.4.3博物馆与社会变迁

1.5论文的架构

第2章20世纪晚期前的博物馆建筑

2.1田园古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早期

2.1.1 18世纪中期到晚期博物馆建立的两种模式

2.1.2开发新建筑类型的设计竞赛

2.1.3博物馆成为一种独立的建筑类型

2.2城市中博物馆的现代化进程——19世纪中晚期

2.2.1博物馆对城市文脉的影响

2.2.2城市中博物馆的新类型和建筑空间新特征

2.2.3博物馆的建筑学装饰与藏品分类

2.2.4 小结

2.3新世纪新美学——20世纪早期和中期

2.3.1博物馆建筑从古典走向现代

2.3.2 20世纪中期西方博物馆建筑风格的多元化倾向

2.3.3小结 博物馆建筑赋予博物馆意义

第3章20世纪晚期以来新博物馆学语境中的博物馆建筑

3.1博物馆中ICT的改变

3.1.1历史上的收藏和陈列

3.1.2博物馆中ICT的进步

3.1.3小结

3.2空间导向和教育信息传递方式的演变

3.2.1博物馆的空间导向的转变

3.2.2博物馆的信息传递方式的演进

3.3博物馆的空间社会性的革新

3.3.1构建与沟通异类

3.3.2空间趋势和变革

3.3.3空间实践和社会机构

3.3.4结论

3.4博物馆空间观念的转变

3.4.1文艺复兴认识论

3.4.2现代主义式的博物馆

3.4.3被看成符号系统,具有全新导向功能

3.4.4新的契机

3.4.5小结

第4章当代建筑学语境中的博物馆建筑新样态

4.1当代艺术思维的影响

4.1.1视觉文化发展的推动

4.1.2时间和过程的引入

4.1.3高技术与泛艺术

4.1.4与时尚互动的类博物馆建筑

4.2当代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支持

4.2.1新的建筑形式

4.2.2新的空间观念

4.2.3新的创作方法

4.3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4.3.1利用历史性建筑为艺术容器与当代社会对话

4.3.2与历史对话的博物馆空间塑造

4.4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4.4.1关注建筑本体的生态技术

4.4.2新类型的生态博物馆

4.5与城市的关联特征

4.5.1拓展的展示空间

4.5.2对环境和地形的翻译

4.5.3都市再生(regional regeneration)

4.6城市中大众化的文化消费

4.6.1开放建筑

4.6.2集群化

第5章结语

1实时(Living)

2开放(Open)

3片段(Fragmentation)

4表情(Expression)

5多样(Diversity)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附录-博物馆建筑研究选例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代博物馆的普及与流行是引入注目的现象。博物馆作为一种运用“实物语言”来诠释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实和自然演化现象,行使文化教育功能的重要建筑类型,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球化的建设热潮,其建筑理念与设计手法也在不断更新与提高。
   博物馆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城市背景之中,是使用者、建筑师以及参与决策的社会团体相互妥协的产物。论文开篇第一章提出问题—博物馆学和建筑学这两个领域的文献所关注的焦点是南辕北辙的,博物馆处于一种“身”“心”分离的状态,建筑师如何了解博物馆,在与博物馆界的协同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更加适宜的建筑创作;继而界定研究对象—以当代博物馆界与建筑师之间的突出矛盾为出发点,观察研究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新博物馆学和当代建筑学双重语境中博物馆建筑的发展特点。
   论文的第二章简要回顾了从18世纪到20世纪中期的博物馆建筑发展历程,以过去两百年中设计或建成的最重要、最具表现力的博物馆实例为线索,分析考察了博物馆建筑从萌芽到成为独特的建筑类型过程中,与文化发展、社会变迁以及城市进程之间的重要关系。
   论文的重点在第三章和第四章。
   第三章从博物馆一直以来不可避免的具体问题入手,考察博物馆自身作为一个系统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理论的发展情况,探讨新博物馆学语境对当代博物馆建筑的影响。在这一章中,笔者以博物馆的三大命脉—藏品、观众和管理—以及这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协调发展为基础展开比较与研究,并提出问题,博物馆这个概念是本质的还是历史的?对博物馆建筑的影响会不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以博物馆一直存在的两种研究方法进行了实例考察。一是来自符号学的诗学的方法,即语言建构和传达意义的方式,由此对展览创造文化表象的方式进行分析,即意义如何建构并产生;二是政治学的方法,即关注博物馆的话语权问题。由分析得出,当代博物馆空间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对知识的建构以及掌握和运用知识从而产生倾向的历史进程。这说明博物馆建筑也是博物馆反映世界的手段,和借助于展品一样,博物馆借助于建筑空间表达过去和当前世界的表象。在当代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专业视角新博物馆学语境中,当代博物馆建筑形成了有别于传统博物馆建筑的世俗化、探索性与实验性、科技化、娱乐化以及市场化的形态特征。
   第四章以当代建筑的共性为出发点—即在当代建筑学与当代艺术思维、与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历史文化遗产、与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和再生、与艺术流派、与大众文化消费等众多因素之间的关系愈加密切和复杂的情况下,探讨当代博物馆建筑的个性新特点。从本章所列举分析的千姿百态的案例中也可以看到,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博物馆建筑已经将所有展示其中的作品、品评、观众以及艺术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形成盘根错节的关联,所以一座博物馆建筑自身也应该是一件统一的艺术品。现代主义之后的异彩纷呈的建筑理论也在博物馆建筑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中世纪欧洲的建筑师领导美术家和工匠去建筑教堂和房子,时至今日,在博物馆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和画家、工艺艺术家、专业学者之间其实很难画清界限。出色的建筑是一件整体的艺术品,这些工作者的传统分界也渐渐消失。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创新源于互动空间,源于模糊,源于重叠,源于多种事物。实时(Living)、开放(Open)、片段(Fragmentation)、表情(Expression)、多样(Diversity)——成了描述当代博物馆建筑的最常用的词语。在第三章和第四章的论述中,博物馆的核心问题一直贯穿始终——保护、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和娱乐——这是博物馆这种独立的建筑类型的根本所在。博物馆界和建筑界都应当正视博物馆建筑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责任和巨大影响。博物馆建筑对博物馆的专业表达与实践有着深刻的作用;而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思考的时候,也应当充分尊重博物馆内在的使命、功能及管理哲学。
   笔者希望本文的分析和研究能够在引起大众对于博物馆的兴趣之后,进一步地了解与认识它,为我国建设共创、共有、共享的的博物馆作出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