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陆语文教材改进和补充《国学》专门教材的探索——基于与台湾高中语文教材之比较
【6h】

大陆语文教材改进和补充《国学》专门教材的探索——基于与台湾高中语文教材之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

一、语文教材

二、国学教材

第二节 研究的对象和意义

一、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的项目

三、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第二章 台湾翰林版国文教科书整体观照

第一节 《高中国文》(翰林版)

一、简介及内部结构

二、教材的运用

三、台湾国文教材发展趋势

第二节 《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翰林版)

一、简介及内部结构

二、教材的运用

三、关于引进的《国学基本教材》

第三节 《国学概要》

一、简介及内部结构

二、教材的编辑及使用

三、评量系统

第四节 高中国文教师手册

第三章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语文》

第一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简介及内部结构

一、阅读鉴赏

二、表达交流

三、梳理探究

四、名著导读

第二节 《高中国文》和《语文》比较

一、课本的编纂

二、教材的文本分析

三、作业系统

第三节 大陆《语文》可借鉴台湾《国文》以作改进之处

一、大陆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现状和思考

二、两地教材优缺点对比

三、大陆教材可作改进之处

第四章 大陆高中语文教材补充《国学》专门教材的探索

第一节 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

一、推广国学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国学对高中生的教育意义

三、国学教育的现状

第二节 国学教材的发展现状

一、大陆国学教育现状

二、大陆现行国学专门教材

第三节 大陆语文补充《国学》专门教材

一、高中国学教育实施构想

二、高中专门《国学教材》的编写构想

致谢词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和理解祖国语文”,培养学生读写听说各方面能力。作为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师生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不同教材的对比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的掌握教材特性,完善教材功能,推进教材改革。
   第一章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修订后的第二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语文》和台湾翰林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后出版的《高中国文》《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和《国学概要》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比两地语文教材,探讨台湾语文教材的可借鉴之处,以期推动大陆语文教材编写改革,促进海峡两岸语文教学和教材交流。通过台湾高中《国文》教材和大陆《语文》教材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两者在编排体例、选文系统、作业系统等方面各有千秋,都有值得对方借鉴和学习之处。大陆新课改以后,在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定位中,大力加强国学内容成为中小学语文改革的一个倾向,国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国学不仅传承着优秀民族精神的丰富底蕴,还包孕着悠长中华文化的璀璨精华。对高中生而言,国学教育可悟人生,树理想,导言行,启智慧,塑品德,健身心,促成人。因而笔者提出高中专门《国学教材》的编写构想,以期借鉴台湾语文教材优点,改进大陆现有高中《语文》教材,并补充《国学》专门教材,探索多元开放、科学发展的语文教材建设之路。
   第二章对台湾翰林版国文教科书进行整体观照,分别介绍了《高中国文》、《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国学概要》的内部结构、教材运用等,并对高中国文教师手册及大陆引进的《国学基本教材》进行了简介,从而对台湾国学教材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台湾高中语文教材,既有与大陆《语文》相似的《高中国文》,也有大陆没有的《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和《国学概要》,教材在启发学生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十分注意将它与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简介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语文》的四大内容: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从编纂、文本、作业系统展开分析,比较优缺点后,探讨双方值得彼此借鉴和学习之处,提出了大陆语文教材可“鼓励教材多版本编写,以供不同学校根据自身特色进行选择”、“避免过于追求选文的文学性”、“为教师教学提供大量的教学材料”、“教材问题的设计,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和书本内容的扩展”、“进一步丰富阅读资料”、“丰富形式,增加趣味性”、“选文尽量摆脱政治说教的影响”、“单元设置可打破文学体裁、作品时代、作家国别、文言文与现代文等限制,根据原则的具体需要自由组合。同时也可以打破教材的旧有体例”、“与生活密切联系,增加开放性”的观点。
   第四章从台湾高中国文教材有而大陆高中语文教材没有的《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国学概要》说开去,分别论述了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国学教育和国学教材的现状,对高中实施国学教育和编写专门《国学教材》展开了构想,提出阅读本和课本分开编排,教材编写内容上“取精华,去糟粕”、编排上“以类分篇,主题为界”、辅助系统“简练晓畅”、作业系统“紧扣主题,引导拓展”的观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