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末清初基督教宇宙观在中国的传播
【6h】

明末清初基督教宇宙观在中国的传播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前人的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所用材料

第二章 基督教宇宙观的形成及其内容

2.1 古希腊时代的宇宙观

2.2 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论

2.3 托勒密的天文学体系

2.3.1 “天空是球形的”

2.3.2 地球是球形的

2.3.3 地球处于天空的中心

2.3.4 地球相比于天空极其微小

2.4 基督教宇宙观的形成与内容

2.4.1 奥古斯丁的《圣经》宇宙观

2.4.2 亚里士多德宇宙论与基督教教义的糅合

2.4.3 阿奎那对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理论的综合

2.5 小结

第三章 明清时期基督教宇宙观的传播

3.1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

3.1.1 宣夜说

3.1.2 盖天说

3.1.3 浑天说

3.2 基督教宇宙观在中国的传播

3.2.1 辩护与修正

3.2.2 批判与吸收

第四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声明

展开▼

摘要

西方基督教宇宙观在十六世纪初由耶稣会士传入中国,在其近两个世纪的传播过程中逐渐被中国人消化吸收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其中最著名的影响就是直接促进了当时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国人在翻译西方书籍后学习了先进的数理知识。
  目前对基督教宇宙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亚里士多德基于常识的宇宙理论,这些理论散落在其著作中没有被集中到一起;二、托勒密以前人的理论为基础结合自己优异的数学计算能力提出的数理宇宙模型,由于需要较强的数学计算功底而鲜有人研究;三、明清时期中国各阶层的思想,有学者进行过文献的整理但未对宇宙理论部分进行研究。本文的重点在于对基督教宇宙观的形成、内容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进行研究。具体的研究工作包括:在全面搜集整理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和阿奎那等人相关著作的基础上,梳理基督教宇宙观的形成过程及其大致的内容;比较系统地梳理来华传教士对基督教宇宙观的阐释和传播,以及中国人对此的反应以及受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督教宇宙观是在阿奎那调和了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论和托勒密的天文学理论后正式形成的,其中基督教的教义更多地体现在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论中,而托勒密的天文学理论则主要用来保证理论与实测的吻合;这种分裂也导致了基督教宇宙观在由传教士传入中国后,中国人更接受的是托勒密的天文学理论,并且受其影响更大,而相应的批判则多集中在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论之上。
  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澄清学界中尚存的某些模糊认识,了解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科学知识对中世纪天主教欧洲的影响,还能够体味到天主教欧洲与明清中国、耶稣会士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之间的文化分歧与碰撞,以及彼此的调和与相通,进而为重铸中外科学文化交流史上缺失的一环提供助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