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十年一贯制的历史课程校本化的实践与思考——上海市实验学校高中历史“学养课程”和“特需课程”的设计与思考
【6h】

基于十年一贯制的历史课程校本化的实践与思考——上海市实验学校高中历史“学养课程”和“特需课程”的设计与思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部分:前言

一、研究的缘起

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上海市实验学校历史课程校本化的开发与实践

一、实验学校整体课程框架

(一)构建以能力结构为主线的核心课程

(二)设计以全面发展为基础的学养课程

(三)开发注重特长发展的个别化特需课程

二、历史课程校本化的开发

(一)历史校本课程目标的制定

(二)历史学科学养课程的开发及其策略

(三)历史学科特需课程的开发及其策略

第三部分:上海市实验学校历史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案例

一、学养课程的实施

1、课例一:选修课《探索与发现(disicovery)——揭开迷雾背后的历史真相的活动与方法》

2、课例二:STS“爱我中华古文明”之博物馆系列课程

二、特需课程的实施

1、个案一:2011级学生成某

2、个案二:2013级学生张某

第四部分:上海市实验学校历史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经验及反思

一、校本课程实施中的成功经验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反思

(一)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存在的困难

(二)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改进的策略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上海市实验学校作为我国第一所真正以教育实验为主导的十年一贯制弹性学制的学校,一直追求通过学校教育体系整体改革促进每个儿童的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自我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性人才。循着这个思路,上海市实验学校提出了“发展学生潜能、尊重学生个性”的办学理念,并通过学制、教材、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学校构建了“核心课程”,“学养课程”和“特需课程”三大课程体系。其中核心课程即落实国家基础型课程,而学养课程和特需课程则为本校特设课程,课程的设置都以学生的需求为前提。三大课程完整体系同时实施,发现和发展每个学生不定向的特长,共同帮助每个学生实现潜能开发的目标。
  在学校整体的课程框架下,作为对国家及上海市规定的历史教材内容的补充,历史学科的老师们积极努力,不断探索,最大程度地迎合学生在历史知识方面的需要,设计开发并探索实施历史学科校本课程,主要分为满足特定学生群体需求的“学养课程”和满足学生个性需求而量身定做的“特需课程”。现已开设的较成熟的学养课程有:《探索与发现(disicovery)——揭开迷雾背后的历史真相的活动与方法》、《STS“爱我中华古文明”之博物馆系列课程》等;已指导学生完成特需课程研究报告两篇。通过历史校本课程的实践,在实验学校学生中形成了一股“爱历史,读历史和懂历史”的风气,每届高三学生选择“加试历史”的同学不在少数,而且都能在全市取得名列前茅的成绩。另外,在博物馆组织的“我看博物馆”征文评比中,我校学生多人次斩获一、二、三等奖,我校还在2012年被评为“优秀组织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仅是我们在落实核心课程中作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发了贴近学生需求的学养课程和特需课程,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拓展学生历史知识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笔者运用调查问卷和行动研究的方法,通过教学一线的实践及探索,来解读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程序。尤其是有关校本课程如何贴近学生需求的探索至关重要。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了些应对之策,以期对本校下一阶段的工作及其它学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有所帮助。才能所限,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