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6h】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本文的主要贡献

第2章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文献综述

2.2 相关理论

第3章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机制

3.1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推动制造业生产组织模式变革

3.2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推动制造业产业创新方式变革

3.3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通过改变需求结构促进制造业升级

第4章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测度

4.1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测算方法

4.2 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测度

第5章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水平对制造业升级影响实证分析

5.1指标的选择和数据来源

5.2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模型

5.3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与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检验结果与分析

5.4 归纳分析

5.5 相关建议

第6章结论

6.1 结论

6.2 后续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制造业规模已跃居世界首位,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然而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是“大而不强”,制造业整体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创新对外依存度过强,产品低端制造、国际竞争力弱,产能过剩等,并且随着当前资源与环境的限制,以低劳动成本出口为导向、以传统资源投入、规模扩张的传统的粗放制造业发展模式也难以为继。尤其在金融危机过后,发达国家开始提出“回归制造业”,如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了“工业4.0”,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意图实现高端制造业的再次飞跃;发展中国家也开始积极布局制造业,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因此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重回制造业和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制造业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上,党和国家多次提出,制造业发展要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创新型和跨越式发展,这将是破解当前制造业发展困境的关键。如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指出中国的路径是要实现整个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其中智能化是主攻方向,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是主线,国家将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实现智能制造;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新时代的新体现,进一步解读了工业化和信息化对制造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指出要不断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一系列的政策说明,当前我国希冀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对制造业产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以此改善当前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那么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又是如何影响制造业发展呢?在这个大背景下,研究其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与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对建设制造业强国具有特殊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已有的文献上,分析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采用协调融合发展系数法测算了我国28个省市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然后利用面板模型,分析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对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实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就我国整体制造业而言,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是正向推动作用,且相比其他指标影响最大;分区域来看,实证结果有明显的差异性,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对我国东部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为正,但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有一定程度的抑制影响,这可能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有关。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的问题,为我国不同区域的制造业产业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进而推动我国制造业产业的发展,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逐步摆脱低端制造业的恶性循环,以此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