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6h】

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实时超声造影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超声造影对胆囊腺肌症的诊断价值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影像学检查进展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实时超声造影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估实时超声造影对胆囊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自2013年1月-2015年2月,共257例患有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人接受了实时超声造影检查,所有病灶直径均≥6mm。观察两组病例常规超声特点,测量病灶基底与横径并计算二者比值,评估两组病例的增强模式,包括增强强度、均匀性和灌注缺损等,以及增强时相变化,包括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和减退时间等。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模式下分别测量病变的最大径线,并计算造影前后病灶最大径差值。
  结果:在所有257名患者中,共有112名患者最终得到了病理学诊断(包括38例肿瘤性病变和74例非肿瘤性病变),112名病人组成了研究队列。肿瘤性病变基底/横径比值为0.43±0.17,非肿瘤性病变为0.39±0.23,以大于0.37为界值,诊断肿瘤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3.7%、59.1%。在超声造影模式上,低增强或者无增强多见于非肿瘤性病变,肿瘤性病变均表现为高增强,两组病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在38例肿瘤性病变中,6例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可见出灌注缺损,而所有非肿瘤性病变无此征象(P<0.001)。所有评估超声造影时相的指标在两组病变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肿瘤性病变超声造影前后最大径差值(1.32±1.26)mm大于肿瘤性病变(0.74±1.12)mm,取大于1.15mm为界值,诊断非肿瘤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43.8%,87.8%。
  结论:胆囊息肉样病变基底/横径比值、超声造影模式及造影前后病灶大小比较有助于鉴别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
  第二部分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评估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对胆囊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自2013年1月-2015年2月共257例患有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人接受了实时超声造影及微血管成像检查,所有病变直径均≥6mm。将病变微血管形态分为点状、线状、分枝状和棘状四种模式,比较两组病例微血管模式差异。
  结果:在所有257名患者中,共有112名患者最终得到了病理学诊断(包括38例肿瘤性病变和74例非肿瘤性病变),排除7例胆泥病人后共105名病人组成了研究队列。两组病例之间微血管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7例非肿瘤性病变中52(77.6%)例表现为“点状”微血管模式,38例肿瘤性病变中17(44.7%)例表现为“分枝状”,“棘状”微血管仅见于恶性病例(7例,18.4%);4例肿瘤性病变及9例非肿瘤性病变表现为“线状”微血管模式,两组之间有较大的重叠。以分枝状血管或棘状血管作为诊断肿瘤性病变的标准,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1%,91%,81%,80%,81.3%。
  结论: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有助于鉴别胆囊肿瘤性病变与非肿瘤性病变,出现棘状、分枝状微血管形态提示肿瘤性病变可能性大。
  目的:评估超声造影对胆囊腺肌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2013年1月-2015年2月,共有56例因胆囊壁增厚,常规超声或CT、磁共振提示胆囊腺肌症可能的病人,在我院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对于胆囊底部病变或体型偏瘦的病人在常规低频超声后行高频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常规超声观察病灶形态、有无罗-阿氏窦、是否合并壁内结石,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情况等。超声造影主要观察病灶增强强度,灌注是否均匀、是否可见小囊状无增强区等。
  结果:56例患者中共有37例行胆囊切除手术,术后病理结果示其中32例为胆囊腺肌症,包括2例弥漫型、4例节段型,26例局限型;3例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2例为胆囊癌。超声造影对罗-阿氏窦的检出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常规超声诊断胆囊腺肌症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75%,40%,70.3%,88.9%,20%。超声造影诊断胆囊腺肌症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0.6%,60%,86.5%,93.5%,50%。对于本组病例超声造影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效能略高于常规超声,但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可准确地诊断胆囊腺肌症,超声造影对罗-阿氏窦的检出率高于常规超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