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睡眠对儿童饮食情况及身体活动水平影响的系列研究
【6h】

睡眠对儿童饮食情况及身体活动水平影响的系列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语

绪论

第一部分 睡眠对儿童饮食情况的影响

第一节 学龄前儿童睡眠与饮食模式的相关性研究

1.前言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第二节 婴儿睡眠与喂养方式的相关性

1.前言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第二部分 睡眠对儿童身体活动水平的影响

第一节 儿童睡眠与身体活动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1.前言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第二节 婴儿睡眠与身体活动水平的相关性

1.前言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大会发言及获奖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睡眠对儿童饮食情况的影响
  第一节学龄前儿童睡眠和饮食模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的睡眠和饮食情况,并进一步探究其相关性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虹口区随机抽取11所幼儿园,将其儿童及父母纳入调查范围。最终1650名学龄前儿童入组,平均年龄为(5.07±0.97)岁,男生占49.5%。采用儿童个人及家庭社会环境问卷调查儿童及家庭基本情况;通过父母问卷的方式调查儿童睡眠情况;采用改编版食物频率问卷(FFQ)调查学龄前儿童饮食状况。
  结果:儿童平均睡眠时间为(9.41±0.54)h。通过主成份分析归纳儿童主要饮食模式,分为传统型饮食模式和西方型饮食模式两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节律模式较晚的儿童摄入更少的蔬菜(χ2=25.18,p<0.001)、水果(χ2=36.06,p<0.001)和更多的软饮料(χ2=38.05,p<0.001)。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在校正了儿童性别、年龄、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BMI和睡眠时间后,睡眠节律模式较晚的儿童传统型饮食模式的得分越高(β=-0.14,p<0.001),西方型饮食模式的得分越低(β=0.16,p<0.001)。睡眠时间对儿童饮食模式无影响。
  结论:睡眠节律模式越晚的学龄前儿童,其西方型饮食模式的得分越高。我们的研究可能为儿童肥胖的干预提供了新的视角。
  第二节婴儿睡眠与喂养方式的相关性
  目的:自婴儿出生早期开始随访,了解婴儿睡眠和喂养情况,并进一步探索婴儿出生早期喂养与母婴睡眠的相关性。
  方法:课题组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上海浦东新区招募263对健康孕晚期母亲及其婴儿,且在婴儿6周、3个月、6个月和9个月时对婴儿进行随访。采用简要版婴儿睡眠问卷(BISQ)调查婴儿睡眠情况;使用婴儿喂养问卷了解婴儿喂养情况;对母亲产后睡眠情况的调查则使用匹兹堡睡眠问卷(PISQ)。另外,在婴儿6个月时,使用Actigraphy客观记录婴儿睡眠情况,使用3天膳食记录评估婴儿饮食情况。
  结果:入组婴儿中男生占51.3%(134/261)。婴儿6周、3个月、6个月时,母乳喂养的婴儿分别占42.9%、52.8%、37.6%。6个月时婴儿总热量摄入为(582.72±147.32)kcal/d,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分别为(18.95±7.61)g/d、(22.47±6.27)g/d及(77.78±25.89)g/d。
  婴儿在6周、3个月、6个月、9个月时,随年龄增加,婴儿就寝时间越来越早(F=8.13,p<0.001);夜间睡眠时间(F=39.58,p<0.001)、夜间最长睡眠时间(F=77.67,p<0.001)、夜晚睡眠质量(F=35.37,p<0.001)、夜间睡眠/总睡眠时间(F=152.10,p<0.001)均逐渐增多;白天睡眠时间(F=155.30,p<0.001)、总睡眠时间(F=26.31,p<0.001)、夜醒次数(F=50.57,p<0.001)、每次夜醒时间(F=94.87,p<0.001)逐渐降低。母亲产后随婴儿年龄的增加,夜晚睡眠时间(F=29.24,p<0.001)和睡眠质量增加(F=30.12,p<0.001),夜醒次数(F=42.29,p<0.001)及夜间醒来再次入睡时间(F=6.79,p<0.001)降低,PSQI得分(F=3.27,p=0.027)降低。6个月时,Actigraphy记录的婴儿白天睡眠时间(t=12.79,p<0.001)和总睡眠时间(t=-9.86,p<0.001)较BISQ少,起床时间较晚(t=-2.45,p=0.016)。
  6个月时混合喂养的婴儿Actigraphy记录的婴儿就寝时间(β=0.22,p=0.015)较母乳喂养的婴儿晚,夜间睡眠时间较短(β=-0.24,p=0.010);此外,3个月喂养方式对6个月婴儿睡眠情况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也发现,混合喂养(β=-0.19,p=0.035)和人工喂养(β=-0.22,p=0.011)的婴儿客观记录的夜间睡眠时间均较母乳喂养的短。不同喂养方式的母亲夜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PSQI得分及夜醒次数均无影响。
  结论:母乳喂养能一定程度上保证婴儿夜间有充足的睡眠,且并不会影响到母亲产后的睡眠时间。我们应加强对婴儿饮食行为的关注,积极鼓励母乳喂养,帮助儿童自婴儿时期养成良好的喂养习惯,对促进婴儿睡眠的发展及之后的饮食习惯的培养均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部分睡眠对儿童身体活动水平的影响
  第一节儿童睡眠与身体活动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的睡眠和身体活动状况,并进一步探究其相关性
  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调查对象,最终15470名儿童入组。使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个人及家庭社会环境问卷调查儿童家庭情况;通过父母问卷的方式调查儿童睡眠情况;采用中文版儿童体育活动问卷调查学龄儿童身体活动情况。
  结果:儿童平均年龄为(9.24±1.50)岁,男生占53.4%(8254/15470),儿童平均睡眠时间为(9.31±0.55)h。平均高强度身体活动为(30.2±39.7)分钟/天,中强度身体活动为(84.7±72.7)分钟/天,低强度身体活动为(182.6±122.3)分钟/天,平均静息活动时间为(64.6±76.5)分钟/天。其中男生高强度身体活动(t=7.64,p<0.001)及静息活动时间(t=7.65,p<0.001)高于女生,女生的低(t=-6.13,p<0.001)、中(t=-6.00,p<0.001)强度身体活动水平高于男生。且儿童年级越大,体育活动及静息活动的时间均增加。父母受教育水平以及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儿童低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越长,静息活动时间越短。进一步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儿童睡眠时间和睡眠节律模式对身体活动水平影响,在校正了儿童年龄、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BMI和睡眠节律模式后,儿童睡眠时间越短,低强度身体活动水平的时间越多(β=0.05,p<0.001);且儿童睡眠节律模式(β=-0.11,p<0.001)越早,其静息活动时间越短
  结论:儿童睡眠时间越短,低强度身体活动水平的时间越长,且睡眠节律模式越早,静息活动时间越短。应鼓励儿童多参加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同时,培养良好的睡眠节律模式,早睡早起,减少儿童静息活动。
  第二节婴儿睡眠对身体活动水平影响的队列研究
  目的:调查6个月婴儿身体活动状况,并探讨婴儿夜间睡眠对清醒状态下身体活动水平的影响及9月龄时体格发育的影响
  方法:婴儿6个月时佩戴手表式活动记录仪,分别评估其睡眠和身体活动状况。同时,测量婴儿6个月和9个月时身高、体重、上臂围、肱三头肌及肩胛下皮褶厚度等体格发育指标。
  结果:最终有效样本量为148,其中男生占48.7%(73/148),婴儿6个月时平均体重为(8.46±1.07)kg,身高为(67.79±2.30)cm,上臂围为(14.96±1.58)cm,肱三头肌皮脂为(9.92±2.07)mm,肩胛下皮脂为(9.13±2.01)mm。9个月时婴儿平均体重为(9.37±1.14)kg,身高为(71.76±2.27)cm,BMI为(18.15±1.61) kg/m2,上臂围为(15.16±1.24)cm,肱三头肌皮脂为(9.62±2.29)mm,肩胛下皮脂为(8.40±1.99)mm。Actigraphy记录的婴儿夜间睡眠时间为(9.20±0.97)h,每分钟活动计数(AC/min)为315.13±112.82。研究发现,在校正了婴儿年龄、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婴儿BMI等因素后,婴儿夜间睡眠在总睡眠时间中所占比率越高,婴儿身体活动水平越高(r=0.26,p=0.001)。且婴儿6个月时身体活动水平越高,6个月时BMI值(β=-0.20,p=0.028)、上臂围(β=-0.23,p=0.006)、肱三头肌皮脂(β=-0.32,p<0.001)、肩胛下皮脂(β=-0.25,p=0.003)越低,9个月时BMI值(β=-0.26,p=0.007)、肱三头肌皮脂(β=-0.32,p=0.001)、肩胛下皮脂(β=-0.24,p=0.017)也越低。
  结论:婴儿夜间睡眠比率越高,其在清醒状态下的身体活动水平越高。且婴儿身体活动水平与BMI及皮褶厚度等肥胖相关指标呈明显的负相关,我们应加强对婴儿时期身体活动水平的关注,同时,帮助婴儿形成良好的昼夜节律,对提高婴儿身体活动水平促进婴儿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