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然意义的本质道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生态思想解读的研究
【6h】

自然意义的本质道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生态思想解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一、本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三、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何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场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路程

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

第二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性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吗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属于生态社会主义吗

第二章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否定观的剖析

第一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否定观的理论反省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否定观的具体体现

二、否定观具体原因的剖析

三、早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嫁接”理论的反思

第二节马克思社会生态思想的研究

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所造成的环境问题的揭露

二、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对土地的破坏

三、马克思探讨了合理利用废弃物的物质条件——最早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节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研究

一、恩格斯和马克思自然观上的一致性

二、恩格斯早期生态环境思想的具体体现

三、恩格斯中后期“报复论”的生态学解读

第四节马克思生态思想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的解读

一、马克思生态思想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相通性

二、马克思生态思想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异性

三、相通与相异之间理论张力的解剖

第三章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肯定观之一——辩护论的反省

第一节生态主义的绿色理论向度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一、生态主义的激进绿色理论

二、生态主义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批判

第二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自然主义辨护

一、生态主义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区别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自然主义辩护

第三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辩护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辩护的具体体现

二、人类中心主义论的进一步反思

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辩护思想的理论得失

第四节红绿结盟的深层次思考

一、红绿结盟的内在原因

二、“红绿联盟”的现实客观条件

三、“红绿联盟”的现实困境

第四章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肯定观之二——建构论的反思

第一节詹姆斯·奥康纳文化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构

一、历史唯物主义“重构”的目的与原因

二、历史唯物主义“重构”的理论路径

三、历史唯物主义“重构”的政治实践

四、历史唯物主义“重构”论的理论得失

第二节福斯特生态学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建构

一、福斯特“建构”历史唯物义的主要目的和原因

二、福斯特“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三、福斯特“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

四、福斯特“建构”生态学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意义

第三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提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保证

三、拓宽马克思主义的批判领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

第五章自然意义的本质道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解读论分歧的原因透析

第一节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自然的祛魅

一、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确立

二、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时代特征

三、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理论得失

第二节有机论自然观的生态学意蕴

一、有机论自然观与生态伦理学的相通性

二、有机论自然观与生态伦理的离异性

第三节马克思“自然——社会”辩证关系的有机自然观

一、马克思“自然—社会”辩证关系的有机自然观

二、自然异化的实质在于劳动的异化

三、共产主义——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

第四节自然价值的生态学思考

一、自然内在价值论的透视

二、自然内在价值论理论和实践的困境

三、马克思自然观价值维度的现代解读

第五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解读论分歧的内在原因——马克思自然观的当代阐释

第六章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启示——生态教育的理性追求

第一节生态教育的理性呼唤

一、生态教育呼唤的现实性——中国生态问题的突现

二、生态教育呼唤的必然性——人文价值的回归

三、生态教育呼唤的可能性——生态伦理与生态教育的彰显

四、生态教育呼唤的紧迫性——高校生态教育的边缘化

第二节生态教育的理性定位

一、澄清一个误区——生态教育是传授知识还是陶冶情操、培养人格?

二、生态教育应具有的理念和目标

三、生态教育对策的研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解读这一国内学界尚未充分注意到的视域,阐述马克思的生态思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怎样解读马克思的生态思想?马克思有哪些生态思想?马克思自然观的本质意义是什么?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第一章主要研究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场和学科性质问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日臻完善。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追求的价值目标。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不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最新发展理论形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属于广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因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经历了政治实践环节、理论建构环节和理论与政治实践相结合的阶段。 第二章主要研究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否定观思想。早期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阿格尔等人否认马克思理论具有生态思想,其实这是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一个误解。马克思具有丰富的社会生态思想。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之间既具有内在的相通性,又具有相异性。在相通和相异之间导致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不同解读。 第三章主要研究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辩护理论。以后现代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生态主义批判马克思理论并没有生态学的内涵。而帕森斯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并没有忽视自然,并为马克思作了自然主义的的辩护。佩珀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着眼于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因此为马克思作了人道主义的辩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辩护理论一方面张扬了马克思的生命力,证明了马克思理论中蕴涵着生态思想,但另一方面又割裂了马克思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统一的思想。同时走出与进入人类中心主义本身是一个虚假的命题,因为理论深处都是对人类利益的关注,理论实质既是生态正义问题,更是社会公正问题. 第四章主要研究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建构理论。奥康纳认为传统历史唯物主义存在着“自然缺席”的理论缺陷。而环境的书写方式是资本主义的最高书写方式。因此马克思主义要继续保持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的张力。就必须进行“重建”,即赋予自然、文化应有地位。而福斯特试图建构生态学的唯物主义方法。福斯特从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证明马克思具有丰富的生态思想,是一个社会生态学家。奥康纳与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建构理论为我们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理论示范。 第五章主要研究了马克思自然观的本质意义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歧的主要原因。马克思的“自然——社会”辩证关系的有机整体自然观既肯定了自然存在的优先性,又超越自然的本体性,是自在的自然与自为的自然的统一。是物质自然观、人化自然观、社会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高度统一性。而自然的问题其实就是人、社会的问题,自然的异化在于劳动异化,只有在联合起来劳动的社会才能实现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自然的内在价值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都有其自身的困境,只有马克思的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相统一的“关系价值论”才能解决自然内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中的困境,才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对待马克思有没有生态思想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得出了不同结论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完整地看待马克思的自然观。 第六章主要研究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的理论启示——生态教育的理性追求。奥纳康和佩珀都认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文明的人必须是具有生态意识和生态伦理的人。因此加强生态教育是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行使生态伦理和具有生态美感的重要途径。生态教育既是传授生态知识的教育,更是陶冶情操和培养人格的教育。而更新生态认识与生态教育方法是生态教育有效性的保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