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临床分析及治疗研究
【6h】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临床分析及治疗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是婴儿期慢性泪溢最主要的病因,也是小儿眼科门诊的常见疾病,发病率约6%。然而,儿科医生和眼科医生对本病的治疗常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方面仅观察或通过局部按摩和滴用抗生素滴眼液等保守治疗后泪溢症状可自然消失;另一方面部分患儿症状持续、保守治疗失败或出现其他并发症,使得家长期待医生有进一步的有效的干预手段。尽管泪道探通对保守治疗失败的患儿治愈率较高,但研究者对何时进行泪道探通存在不同的意见,部分专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泪道探通的成功率明显降低,使得患儿不得不接受其他有创治疗。对于晚期探通的成功率降低是由于延误治疗还是偶然性所致尚不明确,专家推测年长婴幼儿探通成功率降低可能与反复感染导致鼻泪管系统疤痕化或随着堆积的阻塞物增多使得自愈率和保守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有关。然而,又有研究指出即使在2岁以后进行泪道探通仍然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且治愈率随着年龄增长并无显著变化。因而,目前对于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治疗尚无统一的被普遍接受的治疗方案。本课题旨在通过临床资料分析,研究引起发病的高危因素,同时研究不同治疗方法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有效率,得出最佳的干预时机和治疗方法,制定出一个规范合理的干预和治疗流程,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第一部分:先天性鼻泪管阻塞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通过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病史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本疾病发病的相关高危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了735例(837眼)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断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患儿的病史资料,包括性别、发病眼别、分娩方式、孕周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735例中按性别分类,男376例(424眼),占51.2%;女359例(413眼),占48.8%,男女比为1.05:1。按发病眼分类,右眼425眼,占50.8%;左眼412眼,占49.2%。按分娩方式分类,顺产434例,占59%;剖宫产301例,占41%。按孕周分类,≤32W有11例,占1.5%,;32~37W有109例,占14.8%1≥37W有615例,占83.7%。
   结论:早产是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而性别、眼别、分娩方式与引起发病无明显关联。
   第二部分: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治疗研究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治疗方法疗效的分析,得出最佳的干预时机和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了735例(837眼)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断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患儿,平均首诊年龄4.5个月。根据首诊年龄分组,依次采用保守治疗、加压泪道冲洗和泪道探通法。随访3~16个月,平均6.4个月,以溢泪症状完全消失作为治愈指标。
   结果:保守治疗法837眼,治愈123眼,治愈率14.7%;加压泪道冲洗法714眼,治愈181眼,治愈率25.4%;泪道探通法533眼,治愈518眼,治愈率97.2%,15眼未愈。早期探通(≤6个月龄组)一次成功率为87.7%;后期探通(≥7个月龄组)一次成功率为56.6%。
   结论:泪道探通法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安全有效,最佳干预时机为4~6个月龄。失败病例主要与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后,长期炎症导致鼻泪管系统狭窄或纤维疤痕化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