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膳食不饱和脂肪酸与儿童相关健康问题的人群研究
【6h】

膳食不饱和脂肪酸与儿童相关健康问题的人群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第一部分
   母乳不同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两类不同膳食脂肪酸模式地区的孕母—小儿配对样本,观察不同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IJFAs)膳食比例对小儿不同阶段肥胖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计划得到预期结果:证明孕哺期母亲膳食中PUFAs含量及不同n-6/n-3PUFAs比例可能对乳汁和小儿血浆磷脂脂肪酸浓度、肥胖相关指标、小儿生长发育状况和认知发育的水平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前瞻性地纵向随访必需脂肪酸对儿童健康和发育的影响。拟印证前期动物试验的部分结果。达到通过膳食的管理来阻抑肥胖、糖尿病、过敏和心血管疾病的迅速增加这一预防目的。
   研究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是本项目的主要研究方法。
   1.研究选取两种不同膳食模式地区:普通中国南方膳食模式(江苏省常州市),及海洋食品消费模式(浙江省温州市),对两地样本医院孕晚期(孕28周以后)孕母的膳食模式取向及膳食状况进行了调查。采用持续7日的前瞻实时膳食调查,根据《2002年中国食物成分数据》计算膳食脂肪酸含量,比较两种膳食模式下,孕母膳食脂肪酸的差异。
   2.哺乳期母亲乳汁PUFAs的水平对小儿血中PUFAs、体格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于胎儿出生、5天、42天及1岁时采集脐血及婴儿静脉血,并在5天、42天、4月时留取母乳样本,采用高效毛细气相色谱分析技术检测母乳及婴儿血浆磷脂中脂肪酸浓度。
   3.小儿生长发育指标包括:体格发育、认知发育和BMI情况。通过随访出生、5天、42天、12及18月小儿的体重、身高、头围;6月、12月时Gesell发育量表认知发育评估结果;及BMI变化来达到目标。
   研究结果:
   (一)基本资料
   常州地区及温州地区孕母年龄、体重、身高、以及胎儿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性别比例、产次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分娩方式以及母亲体重指数(BMI)存在显著差异(p<0.05)。
   (二)不同膳食模式地区孕晚期膳食种类及膳食脂肪酸水平比较
   1.膳食种类比较
   两地孕晚期孕母摄入各类膳食总量无差异(p>0.05)。常州地区孕母在乳制品、畜肉类、河鲜类以及油脂类的摄入量上明显高于温州地区(p<0.05)。在谷类以及海鲜类的摄入量上明显低于温州地区(p<0.05)。
   2.膳食脂肪酸水平比较
   常州与温州地区孕母7天膳食脂肪酸摄入总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州孕母摄入的PUFA。S、C16:2、亚油酸(LA)、α-亚麻酸(ALA)高于温州地区(p<0.05);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3、C22:5低于温州地区(p<0.05)。花生四烯酸(AA)摄入量无差异(p>0.05)。
   (三)不同膳食模式地区乳汁脂肪酸比较
   1、两地5天母初乳脂肪酸组成比较
   1)常州地区5天母初乳脂肪酸中PUFAs、n-6PUFAs、n-6/n-3PUFAs比例以及LA、ALA、AA/DHA、C18:3n6、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饱和脂肪酸(SFA)及不饱和指数(USI)都大于温州地区(p<0.05);
   2)温州地区5天母初乳中的DHA、EPA+DHA、AA、C20:3n6及C24:1n9、C16:1n7和SFA中的C16:0、C18:0、C20:0、C22:0、C24:0都大于常州地区(p<0.05);EPA、n-3PUFAs无统计学差异(p>0.05)。
   3)除EPA外,两地其余脂肪酸如PUFAs、LA、ALA、AA和DHA均呈现与膳食脂肪酸一致的趋势。
   2、两地42天母成熟乳脂肪酸组成比较
   1)常州地区42天母乳脂肪酸中PUEAs、n-6PUFAs、n-6/n-3PUFAs比例以及LA、AA/DHA都大于温州地区(p<0.05);DHA、EPA+DHA,AA、EPA都小于温州地区(p<0.05);
   2)SFA;MUFAs;ALA、C18:3n6、C20:2n6、C20:3n6、C20:3n9、USI无统计学差异(p>0.05)。
   3、两地初乳和成熟乳的脂肪酸成分变化
   1)5天到42天,常州地区母乳脂肪酸中n-3PUFAs的百分比值有明显上升(p<0.05),n-6/n-3PUFAs比例明显下降。PUFAs、AA、n-6PUFAs以及DHA、EPA、EPA+DHA、LA及ALA均无明显变化(p>0.05);
   2)5天到42天,温州地区母乳脂肪酸中n-3PUFAs、DHA、EPA、EPA+DHA、LA、ALA及PUFAs的百分比值有明显上升(p<0.05),n-6/n-3PUFAs比例及AA明显下降。N-6PUFAs略有上升,但无统计差异(p>0.05)
   (四)不同膳食模式地区血浆磷脂脂肪酸组成比较
   1、两地脐血血浆磷脂脂肪酸组成比较
   常州地区(N=123)脐血血浆磷脂脂肪酸中PUFAs及n-6PUFAs、n-6/n-3PUFAs比例、LA、ALA、AA、AA/DHA与MUFAs以及USI都大于温州地区(N=30)(p<0.05);EPA小于温州地区(p<0.05);两地脐血n-3PUFAs、DHA、EPA+DHA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两地小儿5天血血浆磷脂脂肪酸组成比较
   常州地区(N=122)5天血血浆磷脂脂肪酸中PUFAs及n-6PUFAs、AA、AA/DHA与USI都大于温州地区(N=36)(p<0.05);而SFAs及不饱和指数USI均小于温州地区(p<0.05);
   两地n-3PUFAs、DHA、EPA、EPA+DHA、ALA、LA、n-6/n-3PUFAs比例及MUFA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两地小儿42天血血浆磷脂脂肪酸组成比较
   常州地区(N=115)42天血血浆磷脂脂肪酸中的PUFAs及n-6PUFAs、n-6/n-3PUFAs比例、LA、AA、ALA、以及AA/DHA都大于温州地区(N=14)(p<0.05);而n-3PUFAs、DHA、EPA+DHA及SFAs、C16:0、C22:0及C24:0小于温州地区(p<0.05);两地EPA、MUFA及USI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4、两地小儿脐血、5和42天血脂肪酸水平的时间变化
   1)从出生经5天到42天,温州地区小儿血浆磷脂中n-3PUFAs水平明显上升(5→42天,p<0.05),n-6PUFAs水平也逐渐上升(0→5天,p<0.05),而n-6/n-3PUFAs比例先杨后抑,至42天时明显下降(p均<0.05)。
   2)从出生经5天到42天,常州地区小儿血浆磷脂中n-3PUFAs水平稍有下降(p>0.05),n-6PUFAs水平持续上升(p均<0.05),而n-6/n-3PUFAs比例上升明显并持续到42天(0→5天,p<0.05;5→42天,p>0.05)。
   (五)相同时点的乳汁脂肪酸与血浆磷脂脂肪酸相关性
   1.常州地区5天母乳ALA、DHA及DHA+EPA与小儿5天血浆磷脂中相应脂肪酸有显著性的正相关(n=45,r=0.36,r=0.39,r=0.39,P<均0.05)。而5天母乳中LA及AA与小儿5天血相应的脂肪酸未见相关性(P>0.05)。
   2.常州地区42天母乳中LA,ALA,AA,DHA及DHA+EPA与小儿42天血浆磷脂中相应脂肪酸均具有相关性(n=45,r=0.50,r=0.49,r=0.46,r=0.42,r=0.46,P均<0.01)。
   (六)婴儿早期血浆磷脂脂肪酸水平与生长发育
   1、4个月内两地婴儿体重差异
   两地小儿平均体重在出生、5、42天均无差异(p>0.05),在4个月时温州小儿平均体重明显低于常州小儿(p=0.01)
   2、早期脂肪酸水平与体重的相关性
   小儿脐血、5,42天及12月血浆磷脂中的DHA与42天、2,4,6,12及18个月时的体重基本呈负相关趋势,其中脐血DHA与12月体重、42天DHA与6月体重呈显著负相关。
   小儿血浆磷脂中不同时点的n-3PUFAs百分值与42天、2,4,6,12及18个月时的体重基本呈负相关,其中脐血n-3PUFAs与12月体重、42天n-3PUFAs与6月体重呈显著负相关。
   小儿血n-6/n-3PUFAs比例与42天、2,4,6,12及18个月时的体重基本呈正相关趋势,其中脐血n-6/n-3PUFAs比例与12月龄体重、42天n-6/n-3PUFAs比例与6月龄体重呈显著正相关。
   3、早期脂肪酸水平与BMI的相关性
   脐血、5及42天血血浆磷脂DHA及n-3PUFAs与婴儿12月龄BMIZ分值呈负相关,同期n-6/n-3PUFAs比例则与12月龄BMI呈正相关;脐血、42天血DHA及n-3PUFAs还与小儿18月龄BMIZ分值呈负相关,而n-6/n-3PUFAs比例则与其呈正相关。5天血脂肪酸与18月龄BMIZ分值未见相关性。
   (七)两种膳食模式地区小儿认知发育比较
   从目前已经随访的两地6月小儿认知发育水平可见,温州组小儿的大动作、语言和社交能区发育商(DQ)明显高于常州组(p均<0.01);适应性能区两地未见差异。
   小结:
   1.膳食模式不同的两个地区,孕晚期孕母膳食摄入种类及膳食脂肪酸摄入量存在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可以影响母乳及小儿血血浆磷脂脂肪酸组成,从而对胎儿及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2.婴幼儿早期血浆磷脂n-3PUFAs水平可能对婴幼儿晚期生长具有显著影响:n-3PUFAs(主要是DHA)水平越高而n-6/n-3PUFAs比例越低,则在婴儿晚期可以得到更为理想的BMI。早期发育(DQ)的差异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
   3.可以通过调整膳食结构达到改善膳食脂肪酸组成,进一步影响孕期及哺乳期母亲膳食脂肪酸组成的变化,从而改善乳汁及婴儿血液中脂肪酸组成和n-3/n-6PUFAs浓度比例的格局,影响婴儿生长发育的目的。
   第二部分
   n-3PUFAs对ADHD及智力可疑人群脂代谢影响和功能改善的研究
   研究目的:
   检验智力发育在临界(智商70-85分)与中上优秀(智商115-130分)、具有或不具有注意缺陷行为的儿童体内PUFAs和n-6PUFAs、n-3PUFAs的水平是否具有差异性;同时对智力发育临界水平和注意缺陷行为患儿进行n-3PUFAs的人群饮食干预,观察其对血红细胞脂肪酸水平、智力、学校成绩和注意缺陷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儿童期必需脂肪酸促进智力发育及注意缺陷行为的干预提供研究依据和干预模式。
   研究方法:
   选择中等发达地区的乡镇为样本地区,整群抽取样本地区中等水平两所小学的全部研究对象(2~5年级全体学生,1555名)进行智力筛查、注意行为问卷调查、划消试验。筛选出IQ临界和IQ优秀的学生;按照DSMIV的诊断标准遴选出符合标准的ADHD学生。检测IQ临界和IQ优秀及ADHD人群血红细胞膜中PUFAs、n-6PUFAs及n-3PUFAs的浓度。比较IQ临界和优秀、具有和不具有注意缺陷行为学生的PUFAs差异。对每位入选小儿进行视力测量。
   采用随机、对照和双盲原则,分别将智力临界组和注意缺陷组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补充n-3PUFAs(n-3鸡蛋)和对照组补充普通鸡蛋一个学期(3个月)。观察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干预前后以下几个方面指标的变化:血红细胞膜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变化:PUFAs、n-6PUFAs及n-3PUFAs的变化;智力及注意力功能改善状况:IQ、注意缺陷行为、学校成绩及视力改善状况。
   研究结果:
   (一)基本资料
   整群抽取1555名7-12岁乡镇小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经过家长知情同意。在智力筛查和注意行为问卷后,最后入组的ADHD学生为79名;IQ临界的学生总计48人(男26名),年龄在8~12岁之间;IQ中上优秀学生总计50人(男24名),年龄在7~11岁之间。
   (二)智力临界和中上优秀学生血脂肪酸水平差异
   智力中上优秀学生血红细胞膜脂肪酸中n-3PUFAs(p=0.003)、EPA(p=0.000)、DHA(p=0.026)、AA(p=0.000)及C22:4(n-6)(p=0.002)明显高于智力临界水平的学生;而n-6/n-3PUFAs比例(p=0.004)、C20:3(n-6)(p=0.002)及LA(p=0.021)则明显低于智力临界水平的学生;在智力临界水平的学生中,血红细胞膜脂肪酸中的饱和脂肪酸C20:0、C24:0、单不饱和脂肪酸C15:1、C18.1、C24:1水平亦相对较高(p均<0.05)。
   (三)n-3PUFAs饮食干预对智力临界小儿血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IQ临界学生干预后,干预组学生血红细胞膜ALA、DHA、EPA、n-3PUFAs水平以及C20:2(n6)和部分SFAs及MIYFAs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均<0.05),而n-6/n-3P[JFAs比例、C20:3(n6)及n-6PUFAs则显著降低(p均<0.05)。
   而在对照组,干预后除C15:1、C22:0、24:0水平较干预前提高明显(p均<0.05),C16:0、18:0、16:1、20:1及EPA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均<0.05),其余脂肪酸尤其是n-3类脂肪酸干预前后未见明显变化(p均>0.05)。
   (四)智力临界学生补充n-3类脂肪酸前后智力、视力水平变化
   1、智力变化
   智力临界的学生,其IQ成绩在n-3类脂肪酸补充干预后有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干预后IQ成绩也见明显增加(p<0.01)。
   2、视力变化
   智力临界的学生,其在n-3类脂肪酸补充干预后仅见左眼视力有明显提高(p=0.01),右眼及对照组双眼视力干预后未见明显变化。
   (五)智力临界学生补充n-3类脂肪酸前后学习成绩差异
   在IQ临界的学生中,干预组语文及数学成绩都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1),而对照组则未见有明显差异(p>0.01)。
   (六)ADHD和非ADHD脂肪酸水平比较
   ADHD儿童血红细胞膜的C15:0、16:0明显高于非ADHD组儿童(p<0.05);AA、C22:4(n6)、EPA及n-6PUFAs则明显低于非ADHD组儿童(p均<0.01)。
   虽见非ADHD组儿童DHA、n-3PUFAs高于ADHD儿童,但未达统计学差异;ADHD组LA及n-6/n-3PUFAs略低于非ADHD组,也未见显著差异。
   (七)ADHD学生补充n-3PUFAs后小儿血脂肪酸代谢变化
   ADHD干预组学生补充富含n-3类脂肪酸的鸡蛋后,其体内的DHA和n-3PUFAs水平较干预前明显提高,而n-6/n-3PUFAs比例则显著降低(p均<0.05),C20:3(n6)略有上升。
   而在ADHD对照组,干预后学生体内的DHA、n-3PUFAs、n-6PUFAs、AA及C22:4(n6)水平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均<0.05),而n-6/n-3PUFAs比例没有变化(p>0.05)。
   (八)ADHD学生补充n-3PUFAs前后注意缺陷行为变化
   补充富含n-3类脂肪酸前共有注意缺陷行为的学生79人,补充n-3PUFAs后减少为45人,降低幅度为43%。其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好转人数无统计学差异(17/24V.S,18/20,P=0.693)。
   (九)ADHD学生补充n-3PUFAs前后视力变化
   n-3类脂肪酸干预后,ADHD学生的左、右眼视力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而ADHD对照组干预前后视力未见明显变化(p均>0.05)。
   (十)ADHD学生补充n-3PUFAs前后学校成绩变化
   虽然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语文和数学成绩在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未见统计学上的差异。
   小结:
   1.智力临界或智力优秀学生体内的n-3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不同组成,人群的DHA和n-3PUFAs、n-6/n-3PUFAs可能与其智力水平具有相关性。补充n-3PUFAs可提高IQ临界学生体内红细胞膜n-3水平、IQ分数及学校成绩。
   2.运用流行病学和临床试验的方法,观察及检测到具有和不具有注意缺陷行为的学龄期儿童,其体内的PUFAs及n-3PUFAs水平具有显著差异。补充n-3PUFAs后ADHD学生的DHA和n-3PUFAs水平较干预前明显提高,而n-6/n-3PUFAs比例则显著降低:注意缺陷行为及视力得到明显改善。
   3.本项目可以为探索LCPUFAs优化儿童智力发育及改善注意缺陷效果提供研究依据和干预模式。将儿童营养学研究引入ADHD发病及干预机制的研究领域。潜在应用价值是可以通过膳食的管理来达到改善智力水平和注意缺陷行为及学校成绩,而不单靠药物治疗这一预防目的,具有潜在重大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