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我国网上银行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6h】

论我国网上银行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网上银行监管基础理论

第一节 网上银行的概述

一、网上银行的概念

二、网上银行的特征

三、网上银行的分类

第二节 网上银行面临的风险

一、与技术相关的风险

二、与业务相关的风险

三、与法律相关的风险

第三节 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对传统监管制度的冲击

一、对监管体制的冲击

二、对监管主体的冲击

三、对监管方法的冲击

第二章 我国网上银行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第一节 网上银行风险监管的立法现状

第二节 网上银行风险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

一、技术风险监管法律制度存在不足

二、业务风险监管法律制度严重缺失

三、法律风险监管制度不够完备

四、监管体制本身存在问题

第三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网上银行风险监管法律制度考察与启示

第一节 其他国家和地区网上银行风险监管法律制度考察

一、巴塞尔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制度

二、美国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制度

三、新加坡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制度

四、香港地区的风险监管制度

第二节 对我国的启示

一、完善的网上银行风险监管法律体系

二、有效的风险监管机构和组织体系

三、改进监管方法

四、完善相关制度措施

五、重视保护消费者利益

第四章 我国网上银行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 完善网上银行技术风险监管法律制度

一、建立网上银行安全评估制度

二、加强对网上银行安全认证机构的准入、退出及安全监管

三、细化业务外包相关法律规定

第二节 完善业务风险监管法律制度

一、加强战略风险监管

二、完善信誉风险监管

第三节 完善法律风险监管法律制度

一、建立统一的违法操作处罚规则

二、完善网上银行准入与退出制度

第四节 完善网上银行的监管体制

一、改变传统监管模式和方法

二、明确网上银行监管主体及其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风生水起,全球的金融行业也被这股狂潮所席卷,开启了金融行业的互联网时代。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网上银行异军突起,成为金融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事实上,网上银行犹如一柄双刃剑。作为一种新生势力,具有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其快捷、及时、开放的特性,大大提高了金融交易和服务的效率,也节约了大量的资源。但同时,网上银行的运行也给金融机构和网上银行的客户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其开放性、全球性的特点也使得它带来的损失较之传统银行更为巨大,对传统的监管体制也形成了猛烈的冲击。
  本文通过考察国内、国外网上银行监管的实际情况,对网上银行的相关风险归为三类:一是与技术有关的风险;二是与业务有关的风险;三是与法律有关的风险。从这三类风险入手,讨论目前我国的监管体制下,各类风险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运用文献调查方法和归纳分析方法,为我国网上银行的风险监管提出可行的建议。文章共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网上银行的基础理论。包括对网上银行作出全面、准确的定义,并分析其具体特征;介绍网上银行目前面临的风险,以及对传统风险监管制度构成的冲击。
  第二部分对我国网上银行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阐述。介绍我国网上银行监管的立法现状;从技术相关的风险、业务相关的风险和法律相关的风险方面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
  第三部分考察国外网上银行风险监管的实践,主要介绍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重要文件以及监管原则,美国、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的监管实践,从而给我国网上银行风险监管的立法、监管机构、监管方法和监管原则方面以启示,进而完善我国监管工作。
  第四部分提出网上银行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针对技术相关的风险问题,完善安全评估制度,加强对安全认证机构的准入、退出及安全性的监管,并细化业务外包方面的相关规定;针对与业务相关的风险问题,加强战略风险监管、完善信誉风险监管;针对与法律相关的问题,细化网上银行准入制度、补充网上银行退出制度;通过改变网上银行的监管模式和监管方法、明确监管主体及其责任,完善网上银行的监管体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