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R非增强与增强灌注成像评估肝癌微循环功能状态的价值研究
【6h】

MR非增强与增强灌注成像评估肝癌微循环功能状态的价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英文缩写词

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MR全肝非增强(IVIM-DWI)灌注分析各参数值的可行性评价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图片及说明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R非增强灌注成像(IVIM-DWI)评估肝癌微循环功能状态的价值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图片及说明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MR非增强(IVIM-DWI)与增强(DCE-MRI)灌注成像对肝癌微循环功能状态评价的对比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图片与说明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MR全肝动态增强(DCE-MRI)灌注成像两室模型分析评价肝癌微循环功能状态的价值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图片及说明

参考文献

综述 肝脏磁共振灌注成像的现状

博士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参与会议及获奖情况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MR全肝非增强(IVIM-DWI)灌注分析各参数值的可行性评价研究
  目的:优化非增强(WIM-DWI)灌注分析在肝脏疾病的扫描参数,并探讨其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材料和方法:最终根据临床、影像结果及病理结果证实患有肝囊肿、肝血管瘤和肝癌的85例患者纳入研究,包括男性68例,女性17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8岁。治疗前行IVIM-DWI成及常规MRI肝脏成像,IVIM-DWI成像取6个b值(0,50,100,150,200,600)及取11个b值(0,10,20,40,80,100,150,200,300,500,800)。对IVIM-DWI进行二段拟合线性计算。比较同一扫描参数(相同b值)下进行IVIM-DWI成像所获取的肝癌、肝血管瘤及肝囊肿各灌注参数值(ADC、D、D*及PF)的差异性;比较不同b值不同机型采集所获肝癌各灌注参数值的差异性。统计学方法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法。
  结果:最终通过11个b值IVIM-DWI成像方法获得肝囊肿患者20例,肝血管瘤21例,肝癌23例;另有21例肝癌患者接受6个b值的IVIM-DWI成像。三种肝脏疾病在IVIM-DWI上各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性(P=0.000),同一疾病ADC值均较D值高,肝囊肿两值几乎相等。D*值的大小顺序为: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PF值大小顺序为:肝血管瘤>肝癌>肝囊肿;ADC值和D值大小顺序为: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癌。不同数量b值的IVIM-DWI成像所获各灌注参数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DC、D、D*及PF值两者相比P值分别为(0.279,0.473,0.178,0.642),但标准差显示b值较多的IVIM-DWI成像所获取的相关灌注参数值精确度较高。
  结论:IVIM-DWI能够较全面的通过多个参数值对肝脏疾病微观结构及微循环功能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有效的的对肝脏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低b值有效数量的扫描对其参数量化评估精确性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 MR非增强灌注成像(IVIM-DWI)评估肝癌微循环功能状态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非增强(IVIM-DWI)灌注成像对HCC微循环功能状态的评估价值。
  材料和方法:58例术前未行化疗、放疗及其他任何辅助抗肿瘤治疗,术后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纳入研究,包括男性49例,女性9例;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50岁。术前行IVIM-DWI成像及常规MRI肝脏成像,IVIM-DWI成像取6个b值(0,50,100,150,200,600)及11个b值(0,10,20,40,80,100,150,200,300,500,800)。对IVIM-DWI进行二段拟合线性计算,将所获的灌注参数值ADC、D、D*及PF值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HCC病理分级采用Edmondson法分4级,病理结果分两组,1组≤Ⅱ级,2组>Ⅱ级。并将CD34为标记对HCC微血管密度进行计算,评价灌注参数值ADC、D、D*及PF与肝癌MVD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将肝癌按直径大小分为三组,分别为最大径≤2cm,2cm< x≤3cm,>3cm,评价IVIM-DWI各参数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
  结果:58例HCC患者病理分级Ⅰ型8例,Ⅱ型30例,Ⅲ型20例,未见Ⅳ型。IVIM-DWI所算的HCC参数(D*、PF)值与微血管密度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7和0.513,P值均为0.000),参数ADC及D值与MVD无关。参数ADC及D值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68和-0.465;P值分别为0.004和0.000),即随着病理分级程度的增高,ADC及D值呈下降趋势。D*、PF以及肝癌大小与病理分级没有相关性。IVIM-DWI各参数与肿瘤大小也没有相关性。
  结论:IVIM-DWI能够对HCC微循环功能状态进行较为准确评价。
  第三部分 MR非增强(IVIM-DWI)与增强(DCE-MRI)灌注成像对肝癌微循环功能状态评价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IVIM-DWI及DCE-MRI两室模型分析法对HCC微循环功能状态的评价能力差异性。
  材料和方法:27例术前未行化疗、放疗及其他任何辅助抗肿瘤治疗,术后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纳入研究,包括男性22例,女性5例;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49岁。术前行IVIM-DWI成像及DCE-MRI,以及常规MRI肝脏成像,对IVIM-DWI进行二段拟合线性计算,算得灌注参数值D、D*及PF值及相应参数彩图,将DCE-MRI进行两室模型分析获得灌注参数值Ktrans、Kep及Ve及相应彩图,将两种成像方法各参数值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HCC病理分级采用Edmondson法分4级,病理结果分两组,1组≤Ⅱ级,2组>Ⅱ级。并将CD34为标记对HCC微血管密度进行计算,评价各参数值Ktrans、Kep、Ve、D、D*及PF与肝癌MVD及病理分级程度的相关性。将MVD及病理进行分级,对相关性参数进行效能强弱评估分析。
  结果:27例HCC患者病理分级Ⅰ型4例,Ⅱ型14例,Ⅲ型9例,未见Ⅳ型。DCE-MRI两室模型分析所获的HCC参数Ktrans及Kep值,与IVIM-DWI所算得的HCC灌注参数(D*、PF)值与MVD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892、0.808、0.589和0.543,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及0.003),即HCC微循环灌注程度越高,这些相关的参数值就越大,参数Ve值与D值与MVD无相关性;IVIM-DWI所算得的HCC的D值,以及DCE-MRI两室模型分析所获的HCC参数Ve值,与HCC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54和-0.399,P值分别为0.017和0.039),即随着病理分级程度的增高,D值和Ve值呈下降趋势。D*、PF、Ktrans、Kep以及MVD值与病理分级没有相关性;ROC曲线显示对HCC微血管密度评价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效能的高低差异顺序为:Ktrans>Kep>PF>D*。对HCC的病理分级评价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好的参数是D值,其次是Ve值。
  结论:DCE-MRI两室模型分析在HCC微循环灌注功能评价方面优于IVIM-DWI,但是IVIM-DWI在HCC病理分级微观结构评价上优于DCE-MRI两室模型分析,两者结合应用能对HCC微循环功能状态及病理分级微观结构进行更全面的评价,在不适用于对比剂的患者,IVIM-DWI也可单独应用,对HCC微循环功能状态进行较客观准确的评价。
  第四部分 MR全肝动态增强(DCE-MRI)灌注成像两室模型分析评价肝癌微循环功能状态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DCE-MRI两室模型分析对HCC微循环功能状态的量化评估价值。
  材料和方法:44例术前未行化疗、放疗及其他任何辅助抗肿瘤治疗,术后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纳入研究,包括男性37例,女性7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52岁。术前行DCE-MRI成像及常规MRI肝脏成像,对DCE-MRI结果进行两室模型分析,将所获的灌注参数值Ktrans、Kep及Ve值及参数彩图与病理结果对照进行研究,HCC病理分级采用Edmondson法分4级,病理结果分两组,1组≤Ⅱ级,2组>Ⅱ级。并将CD34为标记对HCC微血管密度MVD进行计算,评价灌注参数值Ktrans、Kep及Ve与肝癌MVD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观察HCC灌注曲线形状及灌注峰值区间。比较HCC与癌周肝实质在各参数值上的差异性。
  结果:44例HCC患者病理分级Ⅰ型6例,Ⅱ型24例,Ⅲ型14例,未见Ⅳ型。DCE-MRI两室模型分析所获的HCC的灌注参数(Ktrans、Kep)与微血管密度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881和0.746,P=0.000),参数Ve与MVD无关。参数Ve值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0.371,P=0.013),即随着病理分级程度的增高,Ve值呈下降趋势。Ktrans、Kep以及MVD值与病理分级没有相关性。DCE-MRI灌注成像显示HCC患者的灌注曲线绝大多数呈骤升骤降型,小部分呈骤升缓降型。HCC灌注达峰时间局限于动脉晚期23.1s-34.2s之间,正常肝实质首次达峰时间为42.2s-57s。HCC与其周围肝实质相比,HCC的Ktrans及Kep值明显高于周围肝实质,而Ve明显低于周围肝实质。
  结论:DCE-MRI两室模型分析能够通过形态学及功能学两方面结合,对HCC微循环功能进行准确评价,为无创活体评价肝癌微循环功能状态提供可靠地诊断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