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委托监管模式下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评价和控制——从商业银行的角度
【6h】

委托监管模式下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评价和控制——从商业银行的角度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2.1 物流金融

2.2 存货质押融资

2.3 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的研究

2.4 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

2.5 本章小结

3 委托监管下物流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委托监管下物流金融信用风险影响因素

3.2 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选取

3.3 构建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3.4 本章小结

4 委托监管下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4.1 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4.2 Logistic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4.3 本章小结

5 委托监管下商业银行对于风险控制的策略

5.1 对融资企业信用风险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5.2 对不同的风险应当采取的策略

5.3 本章小结

结论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物流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产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为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开辟了新的业务渠道和利润来源。委托监管下的存货质押融资作为物流金融的一种主要融资模式,在我国有着较快的发展和应用。
  然而,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难以适用于委托监管模式下的存货质押融资这一模式,导致其业务开展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风险,进而影响该业务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构建一个比较健全的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并协助银行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
  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对物流金融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问题及评价进行了研究探讨。首先,在分析物流金融产生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与归纳相关文献,对物流金融的概念、作用及运作模式进行综述,尤其对物流金融中的存货质押融资模式进行了阐述;在明确了物流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现有的信用风险评价方法与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它们的适用性,选择Logistic模型作为本文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其次,从融资企业、质押物状况、物流企业、供应链系统与行业宏观环境这几个方面,识别物流金融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中使用的评价指标运用频数统计法、专家评价法、相关性分析法进行筛选,设计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的中小企业为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模型。运用因子分析法从28个指标中提取10个因子作为新的变量,以带息负债比率较低值为标准将样本企业划分为有风险组和无风险组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物流金融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融资企业偿债水平因子、融资企业营运能力因子、融资企业债务保障因子、物流企业经营实力因子、供应链整体水平因子、宏观经济状况因子对物流金融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影响较为显著。最后,本文从银行自身和宏观两个角度提出了完善和管理物流金融风险的对策和建议,有利于银行做出准确的信贷决策,从而为存货质押融资的规范健康发展提供可行性指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