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东亚区域特大城市空气质量特征研究
【6h】

东亚区域特大城市空气质量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特大城市对空气质量和气候的影响研究

1.2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2 东京空气质量现状分析

2.1 东京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2.2 东京演化历程

2.3东京空气质量控制和政策

2.4 东京空气质量概况

2.5 本章小结

3 首尔空气质量现状分析

3.1首尔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3.2首尔演化历程

3.3首尔空气质量管理和控制

3.4 首尔空气质量现状

3.5 本章小结

4 上海空气质量现状分析

4.1 上海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4.2上海空气质量管理和控制现状

4.3 上海空气质量特征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上海·东京·首尔空气质量特征比较

5.1 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

5.2 三个特大城市的演化过程比较

5.3 城市所在国家的环境政策比较与思考

5.4 城市所在国家大气环境标准比较

5.5 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比较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的发表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东亚区域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和环境污染方面的不良影响,局部地区甚至出现污染叠加及一体化的趋势。地处东亚的上海、东京和首尔三个特大城市经济总量均居亚洲地区前列,人口密度大、机动车保有量高,在地理条件、工业布局、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特征和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点。东京和首尔的经济发展起步早于上海,在城市环境改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教训,在大气污染预防与控制方面有许多可供我国和上海借鉴之处。
  论文通过分析该区域内三个特大城市上海、东京和首尔的城市历史沿革、经济类型、产业结构、管理模式、环境政策、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的演变情况,结合实际监测数据对三个城市空气质量现状进行了研究,对我国和上海市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我国在以后修订环境质量标准时,考虑取消质量标准的分级制度,以减少由于分级制度而引起的不同分类地区的大气污染控制不同步,从而造成二级标准区域控制措施滞后,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改善空气质量动力。
  上海亟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和环保产业,在开放中加强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发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产业,从而减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东京、首尔和上海三个特大城市相比,东京的空气质量优良率最高,首尔次之,最后是上海;东京地区的大气首要污染物是O3,其次是NO2,东京地区的空气质量虽然总体良好,但还存在大气污染,其污染类型属于石油氧化型,主要由移动源尾气排放而致;首尔地区的NO2和SO2污染相对比较严重,是以移动源尾气石油氧化型和化石燃料的复合污染;上海的首要污染物是PM2.5,其次是O3,另外PM10、NO2、SO2和CO四个污染物的浓度忽高忽低,规律性不明显,表明上海的大气污染类型是典型的石油氧化和煤烟混合型,排放源包括移动源、固定源、面源、生活源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