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中地区典型小麦高产示范田群体特征调查及栽培技术提升
【6h】

关中地区典型小麦高产示范田群体特征调查及栽培技术提升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前言

1.1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世界小麦高产的发展

1.2.2中国小麦高产的发展

1.2.3中国小麦高产群体结构特征

1.2.4中国小麦高产群体均衡性

1.2.5关中地区小麦高产发展

第二章 关中地区冬小麦典型高产示范区域自然条件概况

2.1调查地点

2.2调查地点自然条件概况

2.2.1关中地区中部冬小麦高产示范区域自然条件概况

2.2.2关中地区东部冬小麦高产示范区域自然条件概况

2.2.3秦岭北麓地区冬小麦高产示范区域自然条件概况

2.2.4关中地区西部冬小麦高产示范区域自然条件概况

2.3 关中地区冬小麦高产示范田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比

第三章 关中地区高产群体特征分析及产量分析

3.1调查内容、材料及方法

3.2结果与分析

3.2.1关中地区冬小麦高产示范田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分析

3.2.2关中地区冬小麦高产示范田的群体质量分析

3.2.3关中地区冬小麦高产示范田的物质积累、分布以及转运分析

3.2.3关中地区冬小麦高产示范田群体均衡性分析

3.3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中地区关键栽培技术提升

4.1关中地区典型冬小麦高产示范田关键栽培技术调查

4.1.1关中地区中部冬小麦高产示范田关键栽培技术

4.1.2关中地区东部冬小麦高产示范田关键栽培技术

4.1.3秦岭北麓地区冬小麦高产示范田关键栽培技术

4.1.4关中地区西部冬小麦高产示范田关键栽培技术

4.1.5关中地区冬小麦高产示范田关键栽培技术对比

4.2关中地区小麦高产示范田关键栽培技术提升

4.2.1关中地区中部冬小麦高产示范田关键栽培技术提升

4.2.2关中地区东部冬小麦高产示范田关键栽培技术提升

4.2.3秦岭北麓地区冬小麦高产示范田关键栽培技术提升

4.2.4关中地区西部冬小麦高产示范田关键栽培技术提升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讨论

5.2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陕西省关中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对保证区域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关中地区的小麦平均单位面积产量相对黄淮海冬麦区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但各个高产示范田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相对于大田生产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为解决高产示范田与大田生产之间的单位面积产量差异的矛盾,整体提升关中地区大田生产中的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本研究选择了关中地区不同区域典型的高产示范田 11 个,对其关键栽培技术和小麦群体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为关中地区冬小麦产量提高及生产中关键栽培技术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1)关中地区不同区域小麦高产示范田在品种选择上各不相同。基于各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关中地区中东部气温较高,既有半冬性品种也有弱春性和弱冬性品种,如:西农979、小偃22、伟隆169等;西部地区气温较低会选择越冬抗寒性较好的品种,如:西农822、西农9871等,靠近山区的地区会选择抗倒伏较好的品种,如西农3517、西农822等。 (2)关中地区不同区域小麦高产示范田都具有良好的"源-库-流"结构。不同地区的高产示范田干物质分配合理,开花期穗:叶:鞘:茎≈1:1:1:2,成熟期干物质分配穗:叶:鞘:茎≈10:1:1:2。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时期不同器官的干物质重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这意味着高产群体种各器官之间的干物质转运十分畅通。 (3)关中地区不同区域小麦高产示范田都具有较好的群体均衡性。各地区高产示范田开花期和成熟期单株各个器官的干物质重波动幅度较小。各地区高产示范田单株的株高、倒一节间长的整齐度极高,株高构成指数约为0.55。 (4)关中地区不同区域小麦高产示范田的关键栽培技术仍有提升空间。中部地区单位面积穗数较少、穗粒数较少以及开花期LAI较低,应发展精播半精播技术与氮肥后移技术的结合,同时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提前播种;东部地区群体均衡性较差,可将宽幅精播技术和深中耕技术结合;秦岭南麓地区蓝田县单位面积穗数较小,可适度增加播量,鄠邑区千粒重较低可适当增加追肥比例或喷施叶面肥;西部地区单位面积穗数较低但播量不低,可提前冬灌保证群体起点的合理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