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播仪式观视野下的武功县清明节恭祭苏武活动研究
【6h】

传播仪式观视野下的武功县清明节恭祭苏武活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和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思维层面

1.2.2 理论层面

1.2.3 研究开展

1.2.4 结论层面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内容分析法

1.3.2 文本分析法、实地调查和访谈法

1.4 创新之处

1.4.1 理论选取与研究视角

1.4.2 现实意义

第二章 恭祭活动的历史变迁

2.1 恭祭活动产生背景

2.1.1 苏武生平考略

2.1.2 世苏总会的促成

2.1.3 政府与地方人士的助推

2.1.4 时代背景使然

2.2 恭祭活动变迁

2.2.1 1997:海外游子回国集体拜谒苏武之先河

2.2.2 2005——2010:逐年完善的恭祭活动

2.2.3 2011:恭祭活动之高潮

2.2.4 戛然而止的2014?

2.2.5 2016:参祭新模式

第三章 恭祭活动中的传播要素分析

3.1.2 互为主客体的传播参与者

3.2 传播媒介分析

3.2.1 传播媒介与文化

3.2.2 纸质媒介《世苏武功通讯》

3.2.3 电视媒介

3.2.4 网络媒介

3.3 传播内容与效果解读

3.3.1 节日共享与共同体建构

3.3.2 文化表征与身份认同

3.3.3 践行公益善举 结成经济联盟

3.3.4 地方形象传播新符号

第四章 恭祭活动中的传播场域分析

4.1 仪式传播场域

4.2 仪式传播场域分析

4.2.1 空间场域

4.2.2 心理场域

4.2.3 媒介场域

第五章 恭祭活动中的仪式·表征·权力

5.1 作为仪式的传播活动

5.1.1 仪式流程解读

5.1.2 仪式话语分析

5.2 传播符号的表征意义

5.2.1 符号与表征

5.2.2 传播符号的表征意义解读

5.3 为仪式所展示和建构的权力

5.3.1 仪式表征并生产权力

5.3.2 仪式背后的权威角逐和更迭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作为西汉名臣苏武的长眠之地和苏姓文化的发源地,上世纪末武功县开始筹备恭祭苏武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余届。
  本文选取了武功县清明节恭祭苏武活动这一个案作为研究对象,以詹姆斯·凯瑞的“传播的仪式观”为研究视角,采用实地调查、关键人物访谈、专题报道内容分析和主要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在考察恭祭活动形成、发展和转折的基础之上运用相关传播学理论对研究对象进行解读,探索作为传播行为的恭祭活动是如何践行传播的仪式化表达,揭示恭祭活动中的象征性符号所表征的意义以及仪式后台的政治、经济权威的角逐和更迭。论文主体由如下四部分构成:一是溯时间之流而上,探究恭祭苏武活动从产生到发展到壮大的过程以及原因,对研究对象做充分的描述;二是以传播的仪式观视角分析作为传播事件的恭祭活动是如何践行传播的仪式化表达,运用相关传播学理论对研究对象进行解读;三是将恭祭活动还原为仪式表演,分析仪式过程中的仪式本身、仪式文本以及象征符号所传播的意义,进一步探究仪式背后的权力格局;四是将对本文研究的结论进行提炼概括,本文认为全球苏姓华人在清明节恭祭苏武已经不单纯是一种认祖归宗、寻求身份认同和内心归属感的寻根之旅,而更多地被地方政府赋予了地方形象传播、招商引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用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