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胰岛素促泌剂对大鼠胰岛素瘤细胞INS-1凋亡的影响
【6h】

胰岛素促泌剂对大鼠胰岛素瘤细胞INS-1凋亡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研究生导师及课题指导小组成员简介

主要符号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二.实验方法

结果

一.各组细胞形态学的比较

二.各组细胞MTT检测结果的比较

三.各组细胞DNA Ladder检测结果的比较

四.各组细胞凋亡率的比较

五.各组细胞胰岛素释放功能的比较

讨论

一、细胞的选取及培养

二、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的因素

三、不同胰岛素促泌剂的作用特点

四、药物的浓度选择及制备

五、胰岛素促泌剂作用下细胞增殖率的变化

六、胰岛素促泌剂作用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

七、各组细胞胰岛素释放功能的变化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胰岛素促泌剂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糖尿病是目前人类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死亡因素,它以进行性的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和胰岛素分泌缺乏为特点,胰岛β细胞凋亡在1型糖尿病中主要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在2型糖尿病的情况并不十分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二者之间的关系及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的机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目前临床上常规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为胰岛素促泌剂,它包括磺脲类(SUs)和非磺脲类促泌剂共10余种药物。但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口服降糖药的疗效逐渐减弱,每年有5%~10%的患者发生SUs继发性失效,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课题用5种胰岛素促泌剂干预体外培养的大鼠胰岛素瘤细胞INS-1,并通过各种实验室检测方法检测其凋亡情况,从整体上研究胰岛素促泌剂对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p细胞凋亡的机制,对深入认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致病过程,更合理地选择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以减少口服药物失效的现象,缓解胰岛β细胞的凋亡,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并为2型糖尿病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及新思路。
   方法:预实验培养试验用大鼠胰岛素瘤细胞INS-1,同时配制不同浓度的药物,观察药物对细胞的影响,通过MTT实验筛选确定实验所用的药物浓度,开始实验。培养的大鼠胰岛素瘤细胞INS-1生长状态良好时进行药物干预,试验分7组,分别选用临床上常用的5种胰岛素促泌剂(1组:格列苯脲;2组:格列吡嗪;3组:格列齐特;4组:格列美脲;5组:瑞格列奈;6组:阴性对照组;7组:溶剂对照组)干预细胞,每组又根据药物应用的不同浓度(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分为不同的亚组,每个亚组设六个样本,各浓度药物分别干预4h、24h、48h、96h后用不同的方法检测细胞活性及凋亡情况,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生长状况→台盼兰染色、MTT法观察检测细胞的存活情况→胰岛素放射免疫试验检测细胞活力→DNAladder检测凋亡特异性DNA片段→TUNEL(原位末端核苷酸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率。
   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D)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内均数比较采用方差齐性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各组间的两两比较用最小显著差法(theleastsignificantdifference,LSD)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细胞形态学的比较:INS-1细胞正常生长时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多角形,细胞间连接融合,胞浆内可见颗粒。格列本脲浓度为0.1umol/L,孵育4h后即可见到细胞胞质回缩,细胞间的连接明显减少,随着药物浓度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可见细胞变圆及出胞现象,还可见到凋亡小体,部分细胞脱落漂浮。格列吡嗪、格列奇特、格列美脲浓度为0.1umol/L,孵育4h后细胞变化不明显,增加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也可见细胞胞质回缩,出胞、凋亡小体出现、细胞脱落。瑞格列奈浓度为0.01umol/L,作用48h,及0.1umol/L,作用24h细胞无明显形态学变化,再增加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亦可见细胞胞质回缩,变圆,出胞、凋亡小体出现、细胞脱落。
   2、细胞MTT检测结果的比较:MTT检测法显示,细胞的存活率与药物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关系,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奇特、格列美脲(低浓度)作用于INS-1细胞4h即可使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瑞格列奈(低浓度)作用于INS-1细胞4h对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瑞格列奈(低浓度)作用于INS-1细胞24h甚至可以使细胞存活率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继续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及增加药物浓度,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瑞格列奈与磺脲类药物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
   3、各组细胞DNALadder检测结果的比较: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细胞的DNA条带无梯形条带出现,低浓度和中浓度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美脲和瑞格列奈作用于细胞24h、48h后DNA条带无梯形条带出现,高浓度胰岛素促泌剂作用于细胞48h及中浓度胰岛素促泌剂作用于细胞96h后DNA梯形条带仍不明显,高浓度胰岛素促泌剂作用于细胞96h后的细胞DNA电泳条带呈现为明显的梯形条带。
   4、各组细胞凋亡率的比较: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溶剂对照组对细胞凋亡无影响(P>0.05),各药物组凋亡率明显增高,药物干预4h,格列本脲(0.1umol/L、1umol/L、10umol/L)、格列吡嗪(0.1umol/L、1umol/L、10umol/L)、格列齐特(1umol/L、10umol/L、100umol/L)、格列美脲(1umol/L、10umol/L)分别使细胞凋亡率增加了2.21、2.5、2.71、1.9、2.1、2.2、1.7、2、2.6、2、2.57倍(P<0.05),格列美脲(0.1umol/L)及瑞格列奈对细胞凋亡率无影响(P>0.05),与以上几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24h,格列本脲(0.1umol/L、1umol/L、10umol/L)、格列吡嗪(0.1umol/L、1umol/L、10umol/L)、格列齐特(1umol/L、10umol/L、100umol/L)、格列美脲(0.1umol/L、1umol/L、10umol/L)、瑞格列奈(0.1umol/L、1umol/L)分别使细胞凋亡率增加了2.35、2.71、2.94、2.1、2.1、2.7、2.2、2.4、2.6、1.71、1.88、2.35、1.53、1.94倍(P<0.05),瑞格列奈(0.01umol/L)对细胞凋亡率无影响(P>0.05),与以上几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96h,格列本脲(0.1umol/L、1umol/L、10umol/L)、格列吡嗪(0.1umol/L、1umol/L、10umol/L)、格列齐特(1umol/L、10umol/L、100umol/L)、格列美脲(0.1umol/L、1umol/L、10umol/L)、瑞格列奈(0.01umol/L、0.1umol/L、1umol/L)分别使细胞凋亡率增加3.7、4.5、8.35、3.5、4.4、6.1、3.5、4.3、6.4、3.2、3.8、7、2.8、3.6、4.5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各组细胞胰岛素释放功能的比较:不同浓度药物作用INS-1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胰岛素促泌剂可以促进细胞分泌胰岛素,各组药物作用细胞4h对细胞胰岛素分泌无影响(P>0.05),但随着药物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各浓度组药物均可明显促进基础和高糖刺激后的胰岛素分泌,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升高(P<0.05);高糖组胰岛素分泌明显高于基础胰岛素分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时间延长,各组胰岛素升高的幅度逐渐降低。
   结论:
   1、大鼠胰岛素瘤细胞INS-1具有良好的高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功能,可以作为有价值的模型用来研究胰岛细胞功能的很多方面。
   2、磺脲类药物可以促进胰岛β细胞凋亡,且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增加。
   3、苯甲酸衍生物瑞格列奈对胰岛β细胞的凋亡影响较小,在小剂量短时间应用时还可以保护胰岛β功能。但是大剂量长时间应用也可以促进胰岛β细胞凋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