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文学批评实践性品格的当代重塑
【6h】

中国文学批评实践性品格的当代重塑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 言

一、实践性品格是文学批评的根本品格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决定其实践性品格

(二)实践性品格对文学批评的价值

(三) 文学批评实践性品格的体现

二、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实践性品格的弱化及其原因

(一)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实践性品格弱化的表现

(二)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实践性品格的弱化原因

三 、中国文学批评实践性品格当代重塑的途径

(一) 向着文学本位回归

(二)加强文学批评的理论建设

结 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文学批评的实践性品格就是文学批评以文学实践为研究对象,以指导作家的创作和读者的阅读为目的的一种品格,其主要内涵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它要求文学批评以文学实践为研究对象,不仅要研究具体的文学作品,而且要研究各种文学现象;其次,它要求文学批评为文学实践服务,不仅要指出文学实践中的成败得失,而且要指明文学实践的发展方向,推动文学实践的发展;第三,它要求文学批评落实为一种实践操作行为,即要求批评实践建立在阅读并分析文本的基础之上,并且最终将批评家的评论落实在指导作家的创作和读者的阅读上。实践性品格是文学批评的根本品格,古今中外许多理论家在界定文学批评的含义时,大都是从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阐释和评论的角度出发,强调批评家对文本的阅读和分析。文学批评各项功能的发挥也是以文学批评实践性品格为基础。文学批评的实践性品格还决定着文学批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的实现。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实践性品格有渐趋弱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与文学疏离,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由于过分地追逐西方理论而表现出了纯粹理论化的倾向,同时,在西方20世纪60年代文学批评由“内部研究”转向“外部研究”的影响下,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出现了偏离文学中心的现象。另一方面表现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本土价值的丢失,许多批评家盲目地移植西方文学批评话语,漠视本土的文学实践,使文学批评出现了脱离了本土文学实际的倾向,从而使当代文学批评对本土文学的指导功能大大弱化。
  造成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实践性品格渐趋弱化的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西方现代、后现代文艺理论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冲击;二是一些批评家受功利目的的驱使为逐利逐好而批评;三是一些批评家责任感的丧失,主动放弃对文坛现状进行梳理的责任;四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建构策略的失误,没有采取“实践——理论——实践”的理论建构策略。
  重塑文学批评的实践性品格是拯救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必然选择,其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应该向着文学本位回归,坚持以文学为研究中心,在全面关注本土文学实践的基础上,推动文学发展;二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应该加强文学批评的理论建设,不仅可以在分析评价文学现象时,运用西方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时建设本土的批评理论,而且可以在批评实践中积极地探索新的批评思维、批评视野、视角、标准、方法、操作途径和话语体系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