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场所精神营造——高层司法办公建筑外部空间形态设计探析
【6h】

场所精神营造——高层司法办公建筑外部空间形态设计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视角——场所精神营造

1.3.1 场所精神的基本概念

1.3.2 场所精神的产生因素

1.3.3 空间与场所的关系

1.3.4 形成场所的空间要素

1.4 研究内容

1.4.1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司法办公建筑的发展及场所精神的演绎

2.1 司法类建筑的发展历程

2.1.1 国内司法建筑发展过程

2.1.2 国外司法建筑发展过程

2.1.3 国内司法办公建筑外部空间形态发展现状及原因

2.2 司法建筑的法制文化表达

2.2.1 现代西方法制文化改革对司法空间与形象的影晌

2.2.2 我国法制文化改革对中国司法建筑空间与形象的影响

2.3 新时代背景下高层司法办公建筑场所精神表达

2.3.1 当今高层司法办公建筑特征

2.3.2 司法办公建筑场所精神的内涵

2.3.3 空间与场所

2.3.4 场所营造基本元素

2.3.5 功能外化的形象表达

第三章 司法办公建筑空间设计与场所精神营造

3.1 功能关系的处理

3.1.1 总体布局设计

3.1.2 功能空间竖向组织

3.2 空间设计

3.2.1 层高与层数的选择

3.2.2 平面规模、尺度、柱网对立面分隔的影响

3.3 内部空间对外部形态的作用

3.3.1 内部空间机制趋向

3.3.2 内部空间模式的转变

3.3.3 平面形态与外部形象相适应

3.3.4 内部空间对建筑外界面的影响

3.4 内部空间设计对司法精神的总体表达

3.4.1 司法精神营造的功能空间要素

3.4.2 司法精神营造手法

第四章 外部空间形态塑造与场所精神提升

4.1 外部空间形态与环境的处理

4.1.1 建筑与自然的整体契合性

4.1.2 应对地形环境的变迁

4.1.3 开放、人性化空间塑造

4.2 建筑外形对司法精神塑造的影响

4.2.1 我国司法建筑形式的选择

4.2.2 司法场所精神营造的手法

4.3 比例与尺度

4.3.1 比例处理的原则

4.3.2 比例分析与应用

4.3.3 尺度处理的原则

4.4 外部空间形态对司法氛围的直观表达

4.4.1 形成司法场所的精神要素

4.4.2 司法精神外部形态表现手法

第五章 细部设计与场所精神刻画

5.1 窗户的立面表达

5.1.1 开窗方式

5.1.2 窗户比例尺度的控制

5.1.3 窗户色彩肌理的表达

5.2 出入口空间表达

5.2.1 雨篷门廊的表达

5.2.2 台阶坡道的表达

5.2.3 材质肌理的表达

5.2.4 色彩的表达

5.3 材质的特性及选择

5.3.1 色彩的应用

5.3.2 材质肌理的表现

5.4 细部设计对司法精神的诠释

5.4.1 细部要素的司法精神传达

5.4.2 塑造司法精神的细部要素设计

第六章 设计案例分析

6.1 澳大利亚高等法院办公楼——司法精神细部要素设计

6.2 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楼——功能空间及细部要素设计

6.3 济南市人民检察院

6.3.1 功能空间要素对司法精神的总体表达

6.3.2 外部空间形态对司法场所氛围的提升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当前我国司法改革不断深入,司法机构正从传统的内向管治转变为外向服务的形态。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我国加强了城市土地集约化,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城市环境下,司法办公建筑寻求竖向发展空间,采用建设功能复合的高层司法办公建筑来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传统司法建筑外部空间形态已无法表现新时代下公正、亲民、透明的司法精神。
  论文首先介绍了司法建筑的发展概况,使读者对司法办公建筑有大致的了解。对研究视角—场所精神营造以及其涉及的设计要素进行了介绍。其次,从场所精神营造的角度出发来探讨高层司法办公建筑外部空间形态的设计方法。接下来,从功能空间、建筑外部形态、细部设计等设计环节入手,用理论结合实例的方式进行分析,探讨高层司法办公建筑外部空间形态的设计方法,并回归场所精神营造视角,对公平、公正、公开的司法精神表达方式进行总结。最终针对当前高层司法办公建筑外部空间形态塑造常见的现象和设计手法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描述现象进一步提出问题,从而总结出较为合理的设计方法。
  我国当前的司法建筑建设相较仍然是固定的模式,未来国内司法建筑外部空间形象的发展会走向何种道路,是值得建筑师们思考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的高层司法办公类建筑设计研究提供参考,并且能够对实际的司法办公类建筑的形象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