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省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统计分析
【6h】

中国省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统计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绿色创新效率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3.2 空间统计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2.2 创新理论

2.3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2.4 绿色创新理论

3 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绿色创新效率的概念

3.2 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3.2.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3.2.2 指标的选取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SBM模型的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测算及分析

4.1 数据来源与说明

4.2 我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投入-产出情况

4.2.1 我国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情况

4.2.2 我国工业企业研发产出情况

4.2.3 我国工业企业环境污染情况

4.3 模型介绍

4.4 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测算

4.5 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差异性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统计分析

5.1 空间统计方法理论简介

5.1.1 空间权重矩阵

5.1.2 全局空间自相关

5.1.3 局部空间自相关

5.2 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空间统计分析

5.2.1 全局空间统计分析

5.2.2 局部空间统计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对策研究

6.1 充分利用政府的职能作用,推进企业绿色创新

6.2 确立企业在绿色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绿色创新能力

6.3 加强企业与研究机构的研发合作,促进研发创新活动的发展

6.4 加强省域间技术交流与合作,带动绿色创新效率提升

6.5 针对区域性特征,采取有差别的区域研发支持政策措施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7.2 本文创新之处

7.3 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的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工业的高速增长伴随着能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及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工业迫切需要加快绿色转型,向节能环保和创新驱动的模式转变,走出一条既能发展经济,又能保护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因而绿色创新就成为工业企业争取市场地位、赢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本文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前人对绿色创新效率研究的基础上,对绿色创新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与总结,阐释了绿色创新的含义,对绿色创新效率的概念进行界定,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中国省域2008到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利用变异系数考察了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整体差异,最后运用空间统计方法来探索中国省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以及格局的动态演变过程,为进一步提出政策建议提供了基础。
  通过评价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得到的创新效率测度结果更符合实际;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绿色创新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同时区域差异较为明显,绿色创新效率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从时间趋势上看,整体差异系数逐渐减小,说明我国省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正逐步趋同;绿色创新效率长期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这呈现出近五年我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演变过程;目前大部分省份都保持着高度的空间稳定性。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一是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绿色创新的研究,界定了绿色创新及绿色创新效率的含义,构建了包含能源要素和环境要素的绿色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将空间统计方法纳入到绿色创新效率的研究中,使得分析更加立体和科学,区域差异更加有可比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