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6h】

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基于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为了解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帮助医疗卫生机构选拔、培养、考核、评价全科医生以及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育课程、教学重点的设置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研究现状,构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运用两轮Delphi,筛选、修改、完善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运用AHP,计算出各指标条目的权重赋值;根据指标体系制定全科医生调查问卷,对研究地区部分社区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全科医生日常工作以及岗位胜任力基本情况,并对指标体系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进行科学性测评。
  结果:
  1.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1)Delphi专家咨询权威系数为0.80;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为1、0.967,协调系数为0.261、0.208(P<0.05)。
  (2)构建了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1个)和三级指标(57个),其中一级指标权重评分依次为:基本医疗服务能力(0.4829)、公共卫生服务能力(0.2957)、人文职业能力(0.1297)、教育学习能力(0.0917)。
  2.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检验
  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四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均在0.9以上;各级指标的相关系数均在0.58以上;探索性因子分析中根据自定义选择提取四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7.03%;验证性因子分析中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R值)、拟合优度指数(GFI值)、Tucker-lewis指数(TLI值)、比较拟合指数(CFI值)、简约拟合优度指数(PGFI值)等模型整体拟合指数均达到参考标准中的相应要求;全科医生自评满意度得分的高分组与低分组在指标体系各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区分度较好;问卷回收率达到100%,有效率为96.67%,且问卷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行性较强。
  3.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实证分析
  3.1全科医生工作基本情况
  (1)本次调查中约65%的全科医生认为目前工作量较大,其每周平均工作约5.5天,每日接诊患者人次数约14人,人均签约居民数达1240人。
  (2)在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方面,常见病与多发病处理得分最高为0.353±0.106,医患纠纷得分最低为0.020±0.007;在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方面,健康教育得分最高为0.333±0.071,突发卫生事件相关预案得分最低为0.168±0.037;在全科医疗技能方面,心理卫生服务开展情况得分最高为0.097±0.044,医学经济决策能力掌握情况得分最低为0.011±0.005;在教育学习认知情况方面,加强培训提高胜任力认知情况得分最高为0.359±0.026,利用互联网进行医学信息检索的熟悉情况得分最低为0.039±0.017。
  3.2岗位胜任力自评满意度得分评价分析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P=0.020)、工作年限(P=0.027)、职称(P=0.029)能够影响社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
  (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指标体系中除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健康档案的建立、慢病管理、健康教育、计生宣传、计划免疫接种、孕妇/儿童/老人健康体检与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自评得分呈负相关关系,其余指标与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自评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
  (3)研究地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自评满意度得分与指标重要性得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基于循证医学的疾病处理”、“信息获取、追踪和掌握新技术”、“全科医疗服务能力”等指标。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是科学、可靠的,可为研究地区医疗卫生机构选拔、培养、考核、评价全科医生以及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育课程和教学重点的设置提供参考依据,但是仍需在不断应用中改进。
  本课题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基于社会医疗保险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驱动型服务模式的转型机制研究项目(13YJA630027)”、“山西医科大学关于2015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1502)”。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