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翻译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报告——以ThePrinceofIndia (第一至六章)翻译为例
【6h】

翻译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报告——以ThePrinceofIndia (第一至六章)翻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目录

1. Introduction

2.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is Translation Project

2.1 The Author

2.2 The Source Text

2.3The Process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3. Theoretical Basis——Eugene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3.1 The Development and Content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3.2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nd Novel Translation

3.2.1 Characteristics of Novel Translation

3.2.2 Novel Translation Principl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4. The Application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in the Translation Text

4.1 The Literal Translation Method

4.2 The Liberal Translation Method

4.3 Amplification

4.4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Translation

4.5 Reorganization Method

5. Conclusion

致谢

参考文献

Appendix

展开▼

摘要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然而,文化又可以通过语言的形式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当今,中国文化正同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不难发现,更多的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正走向世界;同样,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学作品也走进了中国,在此形势的驱动下,笔者的毕业翻译实践报告就围绕美国小说家Lew Wallace的文学宗教小说The Prince of India展开,The Prince of Indian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感人的语言和饱满的人物形象在文学领域大放光彩,使人们感受到了外语的魅力,体验了新奇的外国文化,也了解了不同文化的差异,启发了我们日后的翻译工作。
  本翻译实践报告以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的翻译功能对等理论为框架理论,在翻译实践中采用了以下翻译技巧:一、运用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使目标语和源语言实现部分功能上的对等,可以减少翻译后的意义缺失。二、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异同使用肯定和否定译法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三、采用增译的方法使译文在语言、语法形式上符合目的语表达的习惯以及在文化和词语方面与原文保持一致。四,采用重组的翻译方法更容易被目标语读者接受。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旨在为英译汉过程中的长难句的翻译提供一些翻译策略,进而总结经验与不足,以求翻译能力进一步提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