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晚清域外游记中的欧美形象
【6h】

晚清域外游记中的欧美形象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晚清域外游记概述

1.1 对“晚清域外游记”的界定

1.2 晚清域外游记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矛盾与焦虑:晚清域外游者的心理状态

2.1 两难境地中的抉择:游者对于出行的矛盾心态

2.2 他者之镜:游者“被审视”后的反应

第三章 冲突与撞击:异质文化相遇后的认证与选择

3.1 对地理知识的全新认知

3.2 对西方人的态度转变

3.3 对伦理道德的别样解读

第四章 疏离与认同:游者面对西洋文明的固守与更新

4.1 对西方科技的细致探究

4.1.1 器物技术

4.1.2 对工艺及原理的探求

4.1.3 “强制附会”与“西学中源”

4.2 对西方制度的深入考察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承诺书

声明

展开▼

摘要

1840年,英国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的清王朝开始经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战争的失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受到空前挑战。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社会上的开明人士开始睁眼看世界,尤其是一些士大夫,他们担负外交使命被清廷派往西方各国,以期了解、学习西方。
   晚清域外游记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它们不仅记录了西方各国的历史地理、风尚习俗、科学教育、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情况,而且反映了西行者的心路历程。游历期间,西行者不停地将所见到的各种事物与中国本土文化相比较。面对西方社会的各种现象,他们或者羡慕感慨,或者批评贬抑,在比较的过程中,士大夫们自身的传统认知结构、价值体系与西方文化开始碰撞,西行者内心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矛盾与焦虑。也正是在这个比较的过程中,他们开始认识西方。
   本文将采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分四章对晚清域外游记中的欧美形象进行论述。第一章为晚清域外游记概述,首先从“晚清”、“域外”、“游记”三个方面对研究范围进行界定,其次对晚清域外游记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它的三个发展阶段进行简要叙述;第二章从西行者的心理层面出发,分两小节来阐述他们矛盾与焦虑的心态,首先从游者对于出行的态度看他们在两难境地中的抉择,其次从他们在异域被围观的角度,来分析他们在异样眼光下的反应;第三章从地理知识、对西方人的态度转变、伦理道德三个方面,来反映西行者对异质文化的接受与排斥;第四章从科技器物、制度两个方面,反映西行者对西方文化认知的深化。通过对西行者就西洋文明所表现出的不同接受姿态进行原因分析,得出结论:传统文化心理、传统认知方式和排外心理是西行者疏离西洋文明的主要原因,对时局的清醒认知和冷静、开放、平和的心态是他们认同西洋文明的主要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