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复杂性理论视阈下的语文教学
【6h】

复杂性理论视阈下的语文教学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引言

一、复杂性与语文课程的新理念

二、复杂性促使语文课程新理念的产生

三、语文课程复杂性理念的核心趋向

四、语文课程复杂性理念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教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随着复杂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实践活动所蕴含复杂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国内外许多学者正尝试着用复杂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探讨教育系统中的复杂性问题。教育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个体人生旅程不可或缺的要素,是联结人和社会的重要纽带,而且,它还连结着人类文明的历史、现实与未来。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更新性再生系统。从这个角度看,它可能是人世间复杂问题之最。教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教育的主体复杂多样,系统内部纷繁变化,还体现在与教育系统息息相关的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上。因此,研究教育有必要从复杂性的视角来审视。 对于教育复杂性的表现,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如教育本质的多样性,教育目的双重性,教育功能的相对性,教育评价的主观性,以及教育活动组成因素的多样性和可变性,教育活动结构与功能、系统与部分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性和教育结果的不确定性。另外,教育过程内部诸要素之间显现出各种不确定的非线性关系,导致教育系统成为非线性反馈系统,具有明显的混沌特征,体现出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非线性、协同性、非平衡性等特性。 本文运用复杂性理论来研究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试图挖掘语文教学的复杂性本质,使语文教学走向完善和完美。传统语文教学以教学目标的确定性、教学过程的系统化、教学方法的模式化以及教学评价的标准化为特征,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定势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也容易造成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缺失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丧失,甚至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复杂性思维,运用复杂性思维的视角来组织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审美情趣,同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 本文共分四部分对复杂性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分别为:复杂性与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复杂性促使语文课程新理念的产生;语文课程复杂性理念的核心趋向;语文课程的复杂性理念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本文重点探讨的是语文课程的复杂性特征和语文教学复杂性理念的运用。笔者认为语文本质上是由语言构成的复杂体。但除了语言文字构成的文章、语文知识要素之外,还包括“人”的生活、文化、情感、价值观等更为复杂的要素。语文是人对于生命、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阐释与表达,语文是一种知识,但更是我们生命的营养,一旦缺乏,生命就会苍白;语文是一门科学,但,更是我们生命健康的一种元素,削弱了它,我们就会缺乏必要的生活力量。 由以上对语文教学的复杂性本质的探讨而引出对于语文教学的复杂性理念的运用的探讨。复杂性理论的自组织教育与他组织教育的价值差异是相当大的,以文化为基础的后现代范式导向的自组织教育更重视个体,因而更重视自由与平等;而基于科学的、现代范式导向的他组织教育则更关注群体性与普遍性。自组织教育将真正实现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从而肯定了学生在教育过程的根本地位。关于师生的地位,有“主体与主导论”、“双主体论”“复合主体论”等,但自组织教育就认为,学生才是教育的第一主体,也是最后的主体,自组织教育由于成功地实现了教育的第一主体从教师向学生的回归,将关注的重心置于生命,将教育的功能建立在学生自我生长上,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也纳入教育视野之内,重视过程基于结果,从而实现了教育概念的根本性转变,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本文具体对语文教学的复杂性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归纳了六点:(一)教学思想的开放性;(二)教学目标的立体化;(三)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四)学习过程的主体化;(五)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性;(六)教育结果的不确定性;(七)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新的理论来重新阐释语文教学,以复杂性思想为指导、运用复杂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语文教育研究,这正好适应了语文教育本身的复杂现象。对语文教学复杂性的认识,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理清教育研究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语文教育系统的复杂性,进而分析、归纳出有效的对策和方法,指导语文教学改革和进行各项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