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民主型师生关系的迷思与重构
【6h】

论民主型师生关系的迷思与重构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民主型师生关系的由来及其现实意义

一、民主型师生关系的由来

二、民主型师生关系产生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民主型师生关系的迷思

一、对民主型师生关系内涵的误读

二、权威的消解与自由的泛滥

三、教育场域内存在的伪民主

四、民主成为“多数人的暴政”

第三章 民主型师生关系迷思的原因

一、师道尊严的意义失落

二、教育惩戒的权利缺失

三、教育信任的文化危机

四、教育人性的价值位移

第四章 民主型师生关系的理想追求与实现

一、民主型师生关系的理想追求

二、构建良好教育关系所需要的理论基础

三、良好教育关系的实现途径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完成的科研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或多或少都会与师生关系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这是师生关系沦为研究热点的原因,也是师生关系所处尴尬境地的现实表现。在民主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下,倡导民主型师生关系成为我们的共识,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然而,今天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异化,既不是传统型师生关系的应有表现,也不是我们所极力推崇和倡导的民主型师生关系。虽然我们对其大肆宣扬,并美其名曰“民主型”师生关系,但是它出现了许多我们所意想不到的问题,阻碍了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进行,破坏了师生间纯真的师生关系。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师生关系是怎么了?师生关系中教师权威的消解、学生自由的放纵以及存在的各种“伪民主”的事实,不由得我们不去反思这种师生关系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民主的美好愿望造就了许多不美好的现实,这种师生关系就真的是我们所希望建构的那种师生关系了吗?我们知道,教育性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全部要义,是形成良好教育关系的根本性原则,只是简单地用民主的规范和要求来建构和谐有序的师生关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民主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和意义进行重新理解和审视,对于民主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我们应保持一种反思批判的态度,不能盲目地崇拜民主所带来的好处,也应看到它的不足之处,以防简单照搬照抄民主的概念和程序,陷入“民主的迷思”;并在此基础上以期构建新型的民主型师生关系。本论文有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引言。该部分首先介绍了民主型师生关系沦为热点话题的原因,然后分别对国内外关于民主型师生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进行了对民主型师生关系迷思的分析。
  第二部分是对民主型师生关系内涵及其意义的解读。阐述了民主型师生关系的由来及其现实意义,并指出当今师生关系所面临的尴尬处境,以及对民主型师生关系的迷思进行了简单分析。
  第三部分阐释了民主型师生关系迷思的种种表现。比如对民主型师生关系内涵的误读、权威的消解与自由的泛滥、教育场域内存在的伪民主、民主成为“多数人的暴政”等各种迷思现象。
  第四部分解释了民主型师生关系迷思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民主型师生关系迷思的原因,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指出了师道尊严的意义失落、教育惩戒的权利缺失、教育信任的文化危机、以及教育人性的价值位移等是造成民主型师生关系迷思的主要原因。
  第五部分是对民主型师生关系的重构以及实现途径的分析。一是解释了师生关系是具有独特精神魅力的教育关系,指出了教育关系的内涵和特征;二是提出了人性论和舍勒的情感现象学是其理论基础;三是提出了良好教育关系的构建策略,分为道德的、制度的和社会的三个层面的要求。
  总之,师生关系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是我们教育持之以恒的目标追求。本文通过对民主型师生关系迷思的现象、原因等进行分析,指出了构建良好教育关系的重要性。对于民主在教育中的适切性问题以及民主型师生关系的有序发展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反思。任何忽视教育性原则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都只能是空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