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空间均衡格局研究
【6h】

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空间均衡格局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研究内容

1.5技术路线

1.6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3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3.1 山东省经济发展阶段划分

3.2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分析

4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空间均衡格局分析

4.1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格局的山东省开发强度格局评价

4.2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格局的山东省资源环境供给能力格局评价

4.3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格局的山东省“三生空间”格局评价

4.4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空间均衡格局综合评价及空间不均衡问题总结

5 实现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空间均衡格局的建议

5.1 多种途径谋求东部地区资源环境新发展

5.2 多管齐下促进中部地区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5.3 转方式加快西部地区经济新发展

5.4 制度创新调整空间不均衡格局

6 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由于工业化进程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经济发展占有的空间面积急速上升、需求的资源数量急剧增加、破坏的生态环境规模急促扩大,人地关系愈发不协调,区域发展逐步向不均衡化方向演进,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也是区域向不均衡化发展的驱动力。从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入手对应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空间均衡格局,对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正确对待人地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突破了传统的以研究区域经济差异代替区域空间格局的研究,实现了透过区域经济差异的表象、在人地互为作用,即“人”的空间开发强度和“地”的资源环境供给能力的综合视角下,多学科交叉深入综合探讨可持续发展空间均衡格局,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上具有创新性。选取省情与我国的国情甚是相似的、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大省、工业大省、经济大省——山东省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均衡格局,希冀对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为人地关系研究提供实证案例。
  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是对区域经济差异、“三生空间”与可持续发展空间均衡格局、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供给能力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文献资料进行梳理,确定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二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部分主要是界定“区域经济差异”、“可持续发展空间均衡”以及“三生空间”的概念,并阐述论文涉及的主要理论基础;第三章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分析山东省经济发展阶段及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第四章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空间均衡格局分析,通过确定山东省开发强度空间格局评价指标体系、山东省资源环境供给能力空间格局评价指标体系、山东省“三生空间”空间格局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山东省开发强度评价模型、山东省资源环境供给能力评价模型并利用熵值法从供给-需求和“三生空间”两个视角分析评价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空间均衡格局;第五章实现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空间均衡格局的建议,归纳总结提出实现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空间均衡格局的建议;第六章结论与展望,在总结概括的基础上,阐述论文的创新点,并明确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空间均衡格局的内在机制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内容与方向。其中,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论文的主要章节。论文得出以下结论:
  (1)1996年至今山东省工业化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工业化初期起步阶段(1996-2004年)、工业化中期腾飞阶段(2005-2011年)、工业化中后期过渡阶段(2012年-至今)共三个阶段。以人均GDP为准,分析得到山东省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逐渐形成了东强西弱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空间差异格局,明确东部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地区、中部经济发展水平中等地区和西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三大区域地市范围。
  (2)从供给—需求视角看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空间均衡总体格局大致呈现由东部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地区开发较过度向西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开发不足过渡的变化趋势。其中,处于空间均衡状态的地市主要分布在中部经济发展水平中等地区(潍坊市、泰安市)和西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枣庄市、滨州市)。分别研究山东省空间开发强度空间类型和山东省资源环境供给能力空间类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山东省空间开发强度空间类型大致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递减的空间开发强度空间分布格局,东部地区空间开发强度中偏高除外;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空间开发强度基本呈正相关。第二,山东省资源环境供给能力空间类型大致呈现由东部地区低资源环境供给能力向西部地区高资源环境供给能力递增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供给能力基本呈负相关。
  (3)从不同发展阶段看山东省“三生空间”发展水平变动特点:1996年至今,山东省“三生空间”总体发展水平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个别年份出现不同空间的跌宕;从山东省“三生空间”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特点来看:生产空间发展较好、生活空间持续发展、生态空间发展势头较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格局和山东省“三生空间”格局总体上呈正相关。山东省处于“三生空间”空间均衡状态的地市有3个:青岛市、淄博市和威海市,并且这3个地市均属于“三生空间”高水平空间均衡状态。结合其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量化得分占“三生空间”综合量化得分的比重等,确定山东省“三生空间”内部比例关系为:43.32%、28.72%、27.96%。
  (4)基于供给—需求视角判断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空间均衡的程度得出结论:中部经济发展水平中等地区>西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东部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地区;而基于“三生空间”视角判断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空间均衡的程度:东部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地区>中部经济发展水平中等地区>西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三生空间”集中反映了国土开发的一种综合状态,基于“三生空间”视角看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空间均衡格局,基本都呈现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即山东省可持续发展三个子系统在国土空间开发上呈现: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
  (5)目前,山东省仍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不相适应等一系列空间不均衡问题:第一,山东省东部、中部地区处于空间不均衡的地市多是生产空间评价得分高、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评价得分低,或者是空间开发强度高而资源环境供给能力低的地市;第二,西部地区处于空间不均衡的地市多是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评价得分相对较高、生产空间评价得分相对较低,或者是空间开发强度相对较低而资源环境供给能力相对较高的地市;第三,山东省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三者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大,并且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内部的发展水平也存在差距;第四,山东省西部地区资源环境供给能力较高,但是其能耗远高于东部、中部地区;第五,不论区域尺度大小,山东省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者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呈现生产空间发展较快,而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发展较慢的态势。
  (6)山东省要实现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均衡格局,要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山东省整体入手。东部地区主要是东西合作、绿色循环,谋求资源环境新发展;中部地区主要是生态为纲、集群发展,促进中部地区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西部地区主要是东西互动、关注环境,加快经济新发展。最后从制度创新角度,提出创新产业发展制度、创新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生态文明制度,调整山东省空间不均衡格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