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涉江采芙蓉》的教学研究
【6h】

《涉江采芙蓉》的教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涉江采芙蓉》的文学价值

二、《涉江采芙蓉》在高中语文教材的地位

三、《涉江采芙蓉》教学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涉江采芙蓉》的教学现状调查与归因

一、《涉江采芙蓉》的教学现状调查

(一)教学访谈情况分析

(二)调查问卷情况分析

(三)《涉江采芙蓉》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涉江采芙蓉》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考试制度与教学制度的束缚

(二)图书馆等学习资源无法被有效利用

(三)教学界与教育教学研究界相互脱离

(四)教学界不能及时吸收文学界的优秀研究成果

第二章文学界与教学界的《涉江采芙蓉》研究及相互对比

一、文学界的研究

(一)《涉江采芙蓉》的作者与时代

(二)《涉江采芙蓉》的意象

(三)《涉江采芙蓉》的艺术风格

(四)《涉江采芙蓉》的多元主题

二、教学界的研究

(一)教学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三、文学界与教学界研究对比下的发现与领悟

(一)文学界与教学界研究对比下的发现

(二)文学界与教学界研究对比下的领悟

第三章《涉江采芙蓉》的教学建议及实践探索

一、《涉江采芙蓉》的教学建议

(一)教研循环,丰富内容

(二)利用资源,拓展体验

(三)旧文新教,贴近生活

(四)群文阅读,推陈出新

二、《涉江采芙蓉》的实践探索

(一)人文情怀观照下的《涉江采芙蓉》教学

(二)“群文阅读”中的《涉江采芙蓉》教学

(三)基于教学建议的教后总结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表格

附录二:教学访谈录

附录三:调查问卷

致谢

展开▼

摘要

古典诗歌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古典诗歌教学也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古诗十九首》是一组杂诗。自从它被梁昭明太子萧统选入《文选》,就引起历朝历代文学批评界人士的关注。
  但是,通过分析8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笔者发现:在新课程改革之前,《古诗十九首》中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诗歌只有《迢迢牵牛星》一首,在新课程改革后,2004年初审通过的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将原来收录的《迢迢牵牛星》改为《涉江采芙蓉》。由此可见,《涉江采芙蓉》自身的内蕴与课程标准的理念相契合。《涉江采芙蓉》是在新课程改革时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时至今日仅有13年时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虽然教学界中的优秀教师对《涉江采芙蓉》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在教学实施中出现了过于注重方法技巧而忽视时代内蕴与文学本真的问题。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本的生命力,导致学生无法窥探到文本中的“清真”“自然”以及“时代之歌”,进而影响到学生对于古典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基于以上情况,本文选择了《古诗十九首》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在新课程改革后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涉江采芙蓉》一文,从一线教学、教育界、文学界三个方面出发,试对《涉江采芙蓉》的教学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借鉴,使一线教师能在正确运用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选择具有语文特色与文章本真的教学内容。论文的基本结构如下:
  第一章,主要阐述“《涉江采芙蓉》的教学现状”,是本论文立论的根本。本部分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法切实考察《涉江采芙蓉》的教学现状,梳理出这种现状下存在的问题并做成因分析。
  第二章,围绕“《涉江采芙蓉》的研究现状”展开论述。本部分首先归纳文学界和教学界的《涉江采芙蓉》研究,重点呈现在同一时代下同一文本在文学界和教学界研究中所关注内容的差异,并在对比的过程中发现教学界和文学批评界在同一文本的研究中的距离;其次表明教学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借鉴文学界的研究成果;最后重点探讨教学界在进行研究成果借鉴时应注意的规范。
  第三章,论述“《涉江采芙蓉》的教学建议及实践探索”问题,是本论文的重点。本部分是在对《涉江采芙蓉》的教学现状以及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后进行的探索。在摸索《涉江采芙蓉》教学的过程中,试着去触碰一线教师在进行《涉江采芙蓉》教学前后的冲突心理,继而带着同理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