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用户社交媒体的使用与隐私保护研究
【6h】

用户社交媒体的使用与隐私保护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 要

A Study of the Use of Social Media and Privacy Pro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尊重和保护隐私是对人的自由和尊严的尊重和保护,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20世纪以来随着新媒介

二、相关概念阐述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五、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社交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社交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一、社交媒体的产生:从早期雏形到个性化社交媒体的涌现

二、社交媒体的发展:从手机社媒兴起到不同社媒的融合

第二节 社交媒体的类型与功能定位

一、社交媒体的类型

二、不同类型社交媒体的功能定位

第三节 社交媒体的传播模式与传播特征

一、社交媒体的传播模式

二、社交媒体的传播特征

第二章 用户社交媒体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用户使用社交媒体的情况调查

一、用户使用社交媒体的基本情况

二、用户信息偏好分析

第二节 用户使用社交媒体的情况分析

一、社交媒体与人际关系的维系与发展

二、“自我和谐”及“人际和谐”诉求

三、“去线索化”导致用户隐私泄露

四、“观众隔离”困难导致用户隐私泄露

第三章 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现状

第一节 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的价值与意义

一、隐私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二、保护用户隐私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节 社交媒体平台隐私条款内容分析

一、样本选取与指标构建

二、隐私条款内容分析研究发现

第三节 社交媒体用户隐私关注与隐私保护调查

一、调查的缘起和实施

二、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感知程度调查

三、社交媒体用户隐私关注的影响因素调查

四、用户隐私关注与隐私保护的相关性调查

第四章 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泄露问题的原因与后果

第一节 社交媒体平台用户隐私泄露问题分析

一、平台对信息的不当获取导致用户信息的泄露

二、用户层面的侧面监视导致用户信息的泄露

用户信息除了受到来自社交媒体方的监视外,还受到社交媒体中用户的监视。社交媒体用户之间的监视不是一种层

2018年1月9日17:53分,微博用户“哑巴”在其微博发布女律师张晴的朋友圈炫富截图,引起网友的极

三、社交媒体用户自我呈现不当导致隐私泄露

第二节 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泄露的原因

一、公私领域界限的模糊是信息泄露的情境动因

二、用户积极活跃的特性是信息泄露的文化动因

20世纪30年代末,包括广播、报刊和电影在内的大众媒体空前发展,人们对他们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十分担忧

以阿多诺、马尔库塞等学者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并不是像它的名字那样隐喻文化是从大众一方生

1944年拉扎斯菲尔德出版《人民的选择》一书,驳斥了先前存在的“子弹论”之说。他在美国总统大选期间,

文化研究学派否认用户是被动的此一论点,认为信息是多义的,用户在接收信息并对其解读时并不是按照信息发布

社交媒体用户是活跃的内容生产者。2017年11月9日,微信团队发布了《2017微信数据报告》,报告

文化研究和媒介传播政治经济学之间就用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问题有了一个契合点。在QQ、微博等社交平台中用

三、用户生产内容的价值性是信息泄露的经济动因

四、社交平台的时空平衡性是信息泄露的技术动因

(一)社交媒体是时空偏向的媒介

(二)契合人类口头传统的社交媒体发展迅速

(三)社交媒体时空延展的特性使用户信息更易泄露

第三节 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泄露的后果

一、用户“自我和谐”的破坏

二、“侧面监视”过度造成社会的信任危机

三、“全景式分类”使用户被不当归类

第五章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对策

第一节 用户主动采取隐私保护措施

一、提升媒介素养,加强对自己和他人隐私的关注

二、主动设置隐私权限,防止他人对隐私的过度监视

三、建立监督社交平台的公民组织

第二节 平台应构建合理的信息收集与用户隐私保护边界

一、社交媒体隐私条款的应有之义

二、社交平台信息收集与用户隐私保护的并存

第三节 国家应完善现有的隐私保护法律

一、欧盟和美国的隐私保护现状

二、我国现有的隐私保护法律及其不足

三、政府完善隐私权保护法律的路径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前的媒介景观已经由大众传播时代精英主导受众接受转变为社交媒体时代的“人人媒体”。用户在社交媒体中的媒介赋权使得社交媒体成为当今社会最受欢迎的媒体形式。但用户社交媒体的使用也造成了个人隐私的泄露,用户的隐私信息不仅影响其生存状态,而且影响政治和经济局势。当前用户隐私保护的现状如何?当前有怎样的隐私泄露问题,隐私泄露问题的原因和后果是什么?如何更好的保护用户的隐私?这些是本研究的研究问题。 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传播学与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用户在社交媒体中的隐私泄露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对用户的社交媒体使用进行的调查中发现,用户在社交媒体使用时的“观众隔离困难”和情境的“去线索化”会导致用户隐私的泄露。研究认为当前的用户隐私泄露问题,一方面是社交媒体平台在对用户信息进行收集处理的过程中,由于利益或发展原因,过度监视了用户信息,造成对用户隐私权的侵犯。另一方面是社交媒体平台中的其他用户对用户信息的不当收集、处理和传播造成用户隐私的泄露。用户隐私泄露的原因有四个方面:公私领域界限的模糊是情境因素;用户积极活跃的特性是文化因素;用户生产内容的价值性是经济因素;社交平台时空的平衡性是技术因素。用户隐私泄露造成的后果有“自我和谐”的破坏、社会成员间的信任危机和“全景式分类”对用户的不当归类。用户本文从社交媒体平台对用户的过度监视、用户之间的过度侧面监视及用户自身隐私权观念淡薄和隐私保护行为缺失三个角度出发,提出切中肯絮的用户隐私保护措施。 本研究具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社交媒体的产生和发展、类型与功能定位以及其传播模式和传播特征。第二部分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用户的社交媒体使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用户在使用社交媒体进行自我呈现时,呈现情景的“去线索化”不利于用户对自我呈现内容的调整。由于社交媒体用户好友类型的多样,使得用户不便依据呈现目的对不同用户进行隔离。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当前社交媒体用户隐私关注程度及采取的隐私保护行为。研究发现用户的隐私关注程度随年龄增长、学历提高而增加。用户对自己的隐私关注赋分与其实际的隐私保护行为相比较高。第四部分从理论层面解释了用户隐私泄露的情境因素、文化动因、经济动因和技术动因,并阐明了用户隐私泄露造成的后果。第五部分提出了用户隐私保护的措施。研究认为,从个人层面上,用户应提高媒介素养、增强保护自我及他人隐私的意识;从媒介平台层面上,提出媒介平台应该制定符合双方利益的监视边界和隐私边界;从政府层面上,提出我国应尽快完善隐私方面的法律。

著录项

  • 作者

    邹晓艳;

  •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学科 传播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冠文;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媒体;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