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泄露、侵犯与保护研究
【6h】

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泄露、侵犯与保护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梳理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个人隐私与社交媒体的相关概念阐述

2.1 个人隐私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个人隐私的分类

2.1.2 个人隐私与个人信息

2.1.3 隐私泄露与隐私侵犯

2.2 社交媒体的概述

2.2.1 社交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2.2.2国内社交媒体的基本概况

2.2.3国内社交媒体的类型

2.3 社交媒体中的隐私边界问题探讨

3社交媒体用户隐私认知与保护行为调查分析

3.1 社交媒体用户隐私认知与保护行为调查

3.1.1 问卷设计说明

3.1.2 调查内容

3.2 社交媒体用户隐私认知与保护行为调查分析

3.2.1 调查结果

3.2.2 结果分析

4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泄露与保护所存在的问题

4.1 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泄露的原因与后果

4.1.1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泄露的原因

4.1.2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泄露的后果

4.2 社交媒体用户隐私被侵犯的具体表现

4.3 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的必要性与存在的问题

4.3.1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的必要性

4.3.2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存在的问题

5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对策

5.1 用户:提高媒介素养,加强个人隐私管理

5.2 网络服务商:用户利益至上,保障用户隐私安全

5.3 政府:着力为用户隐私提供保障

5.4 国家:加强国际交流,共建安全网络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后 记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赵芳霞;

  • 作者单位

    兰州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兰州财经大学;
  • 学科 新闻与传播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黄建军;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G62R73;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