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法家法治思想及其对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6h】

法家法治思想及其对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2 法家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及主要代表人物

2.1 法家的界定和缘起

2.2 法家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2.2.1 经济背景

2.2.2 政治背景

2.2.3 文化背景

2.2.4 秦国的特殊国情

2.3 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2.3.1 春秋时期主要代表人物

2.3.2 战国时期主要代表人物

3 法家法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

3.1 法家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3.1.1 社会进化的历史观

3.1.2 好利恶害的人性观

3.1.3 崇尚功利的价值观

3.2 法家法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3.2.1 法家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法治”说

3.2.2 法家的法治思想体系:法、术、势相结合

3.3 法家法治思想的主要特征

3.3.1 以法为本,唯法独尊

3.3.2 法随时变,成文立法

3.3.3 中央集权,严于吏治

3.3.4 法自君出,君主专制

3.3.5 以刑去刑,严刑酷法

3.3.6 义务本位,强国弱民

4 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现状及原因

4.1 现代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4.1.1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和发展

4.1.2 党依法执政的能力不断增强

4.1.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完善

4.2 现代中国法治建设面临的困境

4.2.1 法律精神和法律信仰阙失,法律意识薄弱

4.2.2 法律运行过程中时有问题发生

4.3 现代中国法治建设面临困境的原因

4.3.1 专制遗风与人治传统思维

4.3.2 革命环境的影响与“文革”的侵袭

4.3.3 转型社会矛盾与冲突

5 法家法治思想对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5.1 任法而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5.1.1 法与时转,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5.1.2 严于吏治,建设法治政府

5.1.3 公正司法,加快司法体制改革

5.1.4 彰明法令,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

5.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5.2.1 坚决反对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5.2.2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营造法治发展良好环境

5.3 实现“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

5.4 富国强兵,为现代中国法治建设营造稳定和谐的环境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

展开▼

摘要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救世理论。当时的四大显学中,儒家主张“仁爱”、“克己复礼”,墨家宣扬“兼爱”、“非攻”,道家崇尚“无为而治”,但他们都没有使社会摆脱四分五裂的动荡局面。法家从当时社会现状出发,主张“以法治国”、“富国强兵”,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最终促成了国家的大一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二世而亡,法家学派也随之土崩瓦解。西汉武帝以来,法家思想却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中不断与儒家思想融合,建构起了“外儒内法”、“儒法并用”的政治体制框架,开辟了以儒家的伦理道德文饰思想,以法家的严刑峻法钳制政治的格局,成为封建中国意识形态治理与皇权政治控制的两大主要手段之一。然而,自汉代以来,法家“以法治国”的思想及其现实价值长期被遮蔽,有时甚至到了被完全排斥和否定的地步,国民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淡薄,严重影响到近现代中国“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目前,现代中国法治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本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和共同发展,但法治建设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工程,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法治观念、法律素养缺失的发展中国家,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法治建设中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
  本文首先对法家学派的产生和发展脉络,法家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及主要内容进行总体介绍,对法家及其法治思想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从价值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分析法家法治思想主要特征,最后提出法家法治思想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借鉴近现代西方法律制度和分享其法治经验固然必要,但立足于中国法治传统的历史和现实,扬弃古代法家法治思想,传承超越,建构一种融会贯通、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法律制度更为必要。全面、客观、历史地认识和分析法家法治思想,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探寻推进中国传统法治思想现代化、时代化转换的现实路径,对于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