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毛梾油的水酶法提取及其性质研究
【6h】

毛梾油的水酶法提取及其性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引言

1.1 毛梾简介

1.2 木本油料的研究进展

1.3 植物油加工研究现状

1.4 水酶法发展及现状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设备

2.4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原料成分测定

3.2 水酶法提取毛梾籽仁油工艺参数

3.3 破乳方法研究

3.4 水酶法提取毛梾果皮油工艺参数

3.5 毛梾油的水酶法提取工艺

3.6 不同毛梾籽油品质比较

4 讨论

4.1提取毛梾籽油的工艺研究

4.2 影响水酶法提油工艺的因素

4.3 毛梾油中ω-7脂肪酸

4.4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毛梾作为一种高效木本油料树种,果皮与种仁都含有丰富的油脂,果实整体含油量高达36%,其不同部位的油脂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略有不同。本实验以毛梾果实为原料,利用索氏提取法测定的脂肪含量为标准,油脂得率为指标,用水酶法提油技术分别提取毛梾籽仁油与毛梾果皮油,优化提取工艺条件,获得最佳工艺参数;测定并比对水酶法提取的毛梾油与压榨法、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到的油脂酸价、过氧化值与色泽、气味、滋味等理化指标,对比毛梾果皮油与毛梾籽仁油中的脂肪酸成分差异,为优质毛梾油的高效提取提供新的途径。 主要研究结果为: 1. 水酶法提取毛梾籽仁油工艺确定将毛梾籽仁从毛梾果实中分离出来,烘干粉碎,以油脂得率为指标,从纤维素酶、果胶酶、α-淀粉酶、中性蛋白酶、木聚糖酶中选取最佳酶试剂为中性蛋白酶,研究不同提取温度、时间、料液比对毛梾油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工艺参数进行进一步优化,最终得到水酶法提取毛梾籽仁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蛋白酶添加量为1%,酶解温度为40℃,酶解时间为2 h,料液比为1:5,根据此条件验证实验油脂得率为35.0%。 2. 进一步对单一中性蛋白酶进行复合酶实验,分别与纤维素酶、果胶酶等进行复配,研究对油脂得率的影响。进一步进行破乳实验,冷冻解冻破乳实验油脂得率为37.0%,二次破乳实验油脂得率为36.2%,加热破乳实验油脂得率为35.9%,冷冻解冻破乳油脂得率提升明显。 3. 水酶法提取毛梾果皮油工艺确定毛梾果皮烘干粉碎后,以得率为指标,选取纤维素酶为最佳酶试剂,固定酶添加量为1%,在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为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及其参数:酶解温度为48℃,提取时间为3.5 h,料液比为1:4。在这个工艺条件下毛梾油得率达到32.8%。 4. 水酶法提取的毛梾油理化指标测定分别测定水酶法提取的毛梾果皮及籽仁油的气味滋味、水分及挥发性物质、酸值、过氧化值、碘值,并与有机溶剂法和压榨法获得的毛梾油对比,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到的毛梾果皮油酸值为2.56,过氧化值为2.17,碘值为123.2,毛梾籽仁油酸值为0.27,过氧化值为2.25,碘值为117.3。水酶法提取的毛梾油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对比毛梾籽仁油与毛梾果皮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显示毛梾籽仁油主要脂肪酸成分为亚油酸(58.53%)、油酸(22.10%)、棕榈酸(11.14%)、异油酸(3.69%)、异硬脂酸(2.56%)、棕榈油酸(1.98%)。毛梾果皮油中脂肪酸成分主要成分为亚油酸(23.54%)、异油酸(20.55%)、油酸(19.39%)、棕榈酸(14.95%)、棕榈油酸(14.88%)亚麻酸(3.11%)、硬脂酸(2.04%)。与有机溶剂法获得毛梾油相比脂肪酸含量略有差异,有效成分ω-7不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和异油酸)主要存在于毛梾果皮油中,含量高达35.43%。

著录项

  • 作者

    秦悦;

  • 作者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
  • 学科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乔旭光;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食品工业;其他化学工业;
  • 关键词

    酶法提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