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镇痛方案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分析
【6h】

不同镇痛方案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 比较四种多模式镇痛方案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7年3月至11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120例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患者分为四组(n=30),四组均采用术前超前镇痛,术中关节周围注射混合镇痛液,A 组设为对照组,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B组术后应用连续性股神经阻滞镇痛(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C组术后应用连续性收肌管阻滞镇痛(Continuous Adductor Canal NerveBlock,CACNB),D组术后连续性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ContinuousSciatic-femoralNerves block,CSFNB)。观察记录各组术前以及术后12h,24h,48h,72h,1、2、4周,膝关节疼痛程度,包括运动疼痛及静息疼痛;记录术前及术后1、2、3天及1、2、4周膝关节活动度(ROM);不良反应;术前及术后第3天、1、2、4周,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1)四个组别病患手术后静态VAS评分比较:术后12h,24h,48h,72h,B组、C组、D组静息VAS评分均小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C组在术后各阶段静息状态下比较,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D组术后12h,24h,48h,72h静息VAS评分均小于其余三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4周,A组、B组、C组、D组的静息VAS 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四个组别病患手术后运动VAS评分比较:术后12h,24h,48h,72h,四组患者比较后,B组、C组、D组活动VAS评分均小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C组在术后各阶段活动状态下比较,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D组术后12h,24h,48h,72h活动VAS评分均小于其余三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4周,A组、B组、C组、D组在活动VAS 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术前四组患者ROM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采用配对t检验,四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随着时间推移差距逐渐降低。四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在术后1、2、3天及术后1、2、4周分别进行比较,术后1、2、3天,B组、C组和D组的关节活动度在均优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C组和D组的关节活动度在术后1、2、3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4周,四组间ROM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4)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手术之前四个组别病患HSS评分互相比较,差异都没有任何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完成的3天,1、2周,除去A组的其他三组HSS评分明显超过A组,P<0.05,B、C、D组HSS评分比较没有显著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四个组别间HSS得分没有显著差别,P>0.05,没有任统计学意义。(5)A、B 组各有 1、2 例发生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3.3%、3.37%,C、D组无皮肤瘙痒发生;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组各1例发生头痛,发生率均为 3.33%,A、C组无头痛发生,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个组别病患切口位置都是一期完全愈合,没有出现坏死、感染等并发症状。 结论: 超前镇痛联合多模式镇痛方式能够在TKA手术后获得更加良好的镇痛效用。手术时在膝关节周围附近注入混合镇痛药品并分别联合FNB、ACNB、SFNB的镇痛效用远远超出联合 PCIA的效用。同时镇痛药品的副作用较少,也更能够获得病患的认可。FNB 联结SFNB 能够明显优化手术之后的早期疼痛,继而帮助早期关节功能训练,也能够让病患早日恢复健康。多模式镇痛机制依然是之后此类研究的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