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无'的境界与'空'的智慧——王弼与僧肇哲学思想比较
【6h】

'无'的境界与'空'的智慧——王弼与僧肇哲学思想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崇本息末”与“中道空观” ——方法论之比较

(一)“崇本息末”与“得意忘言” ——王弼哲学体系的建构方法

(二)“中道空观”与真俗二谛——僧肇哲学体系的建构方法

(三)本体世界的凸显

二、“以无为本”与“不真空” ——本体论之比较

(一)王弼“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架构

1.“以无为本”的有无观

2.“以静制动”的动静观

(二)僧肇“不真空”的本体论思想架构

1.“不真空”的有无观

2.“物不迁”的动静观

(三)体用观念把握下的世界

三、“无”的超越与“空”的解脱 ——境界观之比较

(一)王弼:“无”的境界与工夫

1.“体无妙有”的境界

2.“崇本息末”的工夫

(二)僧肇:“空”的境界与方法

1.“冥寂妙尽”的境界

2.“穷本极末”(47)的方法

(三)不同学术视野下对人生的回应

结语

注释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摘要

魏晋南北朝之际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学术巨变期.其间中国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两大转变:一是前期魏晋玄学取代两汉经学成为时代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