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
【6h】

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常规治疗

1.2 高压氧治疗

1.3 亚低温治疗

1.4 音乐疗法

1.5 NSCs移植

1.6 基因治疗

1.7 光量子疗法

1.8 药物治疗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内容

2.2 实验对象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分组

2.3.2 治疗方案及评价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资料

3.2 神经行为改善情况

3.3 NBNA评分比较

3.4 NBNA评分比较

4 结果讨论

4.1 现代医学对新生儿缺氧缺性脑病的认识

4.2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性脑病的疗效分析

4.3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性脑病的理论探究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的进展

致谢

作者简介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本课题研究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进而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有缺氧缺性脑病的新生儿60例。将收集的60例新生儿缺氧缺性脑病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组)及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吸氧、保暖、补液、纠正酸中毒、控制脑水肿、营养脑细胞等综合治疗。其中,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0~50mL中静脉注射,1次/日。神经行为评分及治疗效果评价: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记录症状改善时间,并采用NBNA神经评分法评判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在新生儿出生及治疗后各评定一次。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之和。治疗后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症状无明显改变或死亡,NBNA评分低于35分,为无效。
  结果:①本研究收治的患有缺氧缺性脑病的新生儿6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胎龄38.8±3.7周,平均出生体重3420±360g;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胎龄37.6±4.2周,平均出生体重3440±430g,两组患儿在胎龄、性别、体重、HIE分度及阿氏评分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神经行为学改善情况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相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意识恢复、反射恢复、肌张力恢复和惊厥时间改善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③分别对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NBNA评分比较,治疗组患儿治疗前NBNA评分为17.31±2.67分,治疗5~7天时29.70±2.10分,治疗10~14天为38.18±4.97分;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5~7天、治疗10~14天分别为17.26±3.01分、26.43±2.09分、34.36±5.12分。治疗组与对照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治疗前NBN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t=0.0681,P=0.9460,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NBNA评分比较,结果在治疗5~7天及10~14天时,治疗组患儿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④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其中8例(26.7%)显效,17例(56.7%)有效,无效5例(16.6%);而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0.0%,其中2例(6.7%)显效,13例(43.3%)有效,无效15例(50.0%)。统计分析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的总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33,P=0.010,P<0.05),说明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1)神经节苷脂治疗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在意识恢复、反射恢复、肌张力恢复和惊厥时间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2)神经节苷脂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50.0%。
  3)神经节苷脂治疗组患儿在治疗5~7天、治疗10~14天时,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4)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神经节苷脂治疗HIE确有明显的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